马丁・瓦尔泽,德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1927年生于德国博登湖畔瓦塞堡,是当代德语文坛中与西格弗里德•伦茨、君特•格拉斯等齐名的文学大师。主要作品有《惊马奔逃》(1978)、《迸涌的流泉》(1998)、《批评家之死》(2002)、《恋爱中的男人》(2008)、《寻死的男人》(2016)等。他曾于1981年获毕希纳文学奖,1998年获德国书业和平奖,另外也曾获黑塞奖、席勒促进奖等重要文学奖项。其作品数度在德国引起强烈争议。
发表于2025-04-16
批评家之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她当时在练习第二首哀歌,但与其说是练习,不如说是演奏。我还告诉她我听见她如何堆砌密集的和弦,让声音的轻纱婆娑起舞。” 如果不是为了那个莫比乌斯环式的结尾,我认为《批评家之死》应该停在这一个镜头(或许可以通过电影实现)。马丁·瓦尔泽的文字有那样一种神奇的...
评分 评分豆瓣70+的评论量,也算是一本小众的书。 很少看译本的我,实在是不懂德文,无奈选了浙江文艺出版社的译本。让我惊喜的是第一次对读了译本感到庆幸,译者渊博的学识和资料的准确引证,甚至在译注里写了自己对作品的猜想,再加上更加精彩的译者序,给对德国文学不是很了解的人提...
评分千万不要掠过德国作家放在他们小说里的音乐元素,它们往往是打开这部作品的钥匙。 德国人几乎都在氤氲着古典音乐的氛围中长大,作家也不例外。那种仿佛与生俱来的音乐素养,决定了德国作家不会无缘无故地在自己的作品里让自己的人物是音乐家、是音乐爱好者。一位作曲家的作品...
评分千万不要掠过德国作家放在他们小说里的音乐元素,它们往往是打开这部作品的钥匙。 德国人几乎都在氤氲着古典音乐的氛围中长大,作家也不例外。那种仿佛与生俱来的音乐素养,决定了德国作家不会无缘无故地在自己的作品里让自己的人物是音乐家、是音乐爱好者。一位作曲家的作品...
图书标签: 马丁·瓦尔泽 德国文学 德国 小说 文学 外国文学 文学研究 长篇小说
德国《焦点周刊》评价说:“马丁•瓦尔泽这部针砭文坛内幕的讽刺作品写得妙语连珠,逸闻趣事信手拈来……瓦尔泽从未写过如此优秀、如此泼辣的篇章。”
*****
瓦尔泽的文字,机智而富有哲理,我深深佩服。
——莫言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托马斯•曼之后,最伟大的德语作家是谁?当然是马丁•瓦尔泽。他是当代的歌德。
——李洱(著名作家)
马丁•瓦尔泽是除德国大主教之外,对德国人影响最大的人。他的《迸涌的流泉》和《恋爱中的男人》等作品就体现出他为什么是德国人心灵世界的精确的刻画大师。
——邱华栋 (著名作家)
******
◇ 著名作家 莫言 李洱 邱华栋 倾情推荐
◇ 与君特•格拉斯齐名的德国文学大师,德国文学最高奖毕希纳奖得主
◇ 引发德国文艺界大震荡的争议之作,以文学的力量审视德国当代文坛
◇ “让一个被视为罪该万死的人死去,这才是现实主义的人物形象!”——马丁•瓦尔泽
———————————————————————————————————
广受追捧的文学批评家安德烈・埃尔-柯尼希离奇死亡。因嫌疑重大而遭逮捕的作家汉斯·拉赫,不久前因其小说新作被埃尔-柯尼希大加贬损而向批评家当面发出了威胁。汉斯・拉赫的朋友,学者米夏埃尔·兰多尔夫坚信其无罪,就此展开单方面的调查,过程中先后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警察、作家、 学者、出版家等等。他与他们逐一进行交锋和对话。随着调查深入,事件的样貌被不断修改和重塑,人心陷入言语的迷宫,悬念迭生,真相却依旧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
翻译还不错,不影响节奏。
评分小说的前半截都在平稳地讲述米夏埃尔·兰多尔夫为了帮助自己的朋友汉斯・拉赫洗脱杀死批评家埃尔-柯尼希的嫌疑。通过身份各异的人的讲述,还原了这个批评家是如何被建构,以及在他统治下的文学王国的运作机制。但是从马尼·马尼的磁带录音开始,整个小说就在他大段梦呓式的独白中滑向了形而上层面的探讨,就连讲述者与受述者身份的合一与批评家其实并没有死的真相都被淹没其中。但整部小说的价值恰恰在于作者的这些有点晦涩的讨论。(话说埃尔-柯尼希回家的那一段像极了《消失的爱人》。)
评分欧陆小说家,思想还是相当强大的
评分需要重读
评分颇具个性的作品
批评家之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