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瓦爾澤,德國著名小說傢、劇作傢,1927年生於德國博登湖畔瓦塞堡,是當代德語文壇中與西格弗裏德•倫茨、君特•格拉斯等齊名的文學大師。主要作品有《驚馬奔逃》(1978)、《迸湧的流泉》(1998)、《批評傢之死》(2002)、《戀愛中的男人》(2008)、《尋死的男人》(2016)等。他曾於1981年獲畢希納文學奬,1998年獲德國書業和平奬,另外也曾獲黑塞奬、席勒促進奬等重要文學奬項。其作品數度在德國引起強烈爭議。
德國《焦點周刊》評價說:“馬丁•瓦爾澤這部針砭文壇內幕的諷刺作品寫得妙語連珠,逸聞趣事信手拈來……瓦爾澤從未寫過如此優秀、如此潑辣的篇章。”
*****
瓦爾澤的文字,機智而富有哲理,我深深佩服。
——莫言 (2012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
托馬斯•曼之後,最偉大的德語作傢是誰?當然是馬丁•瓦爾澤。他是當代的歌德。
——李洱(著名作傢)
馬丁•瓦爾澤是除德國大主教之外,對德國人影響最大的人。他的《迸湧的流泉》和《戀愛中的男人》等作品就體現齣他為什麼是德國人心靈世界的精確的刻畫大師。
——邱華棟 (著名作傢)
******
◇ 著名作傢 莫言 李洱 邱華棟 傾情推薦
◇ 與君特•格拉斯齊名的德國文學大師,德國文學最高奬畢希納奬得主
◇ 引發德國文藝界大震蕩的爭議之作,以文學的力量審視德國當代文壇
◇ “讓一個被視為罪該萬死的人死去,這纔是現實主義的人物形象!”——馬丁•瓦爾澤
———————————————————————————————————
廣受追捧的文學批評傢安德烈・埃爾-柯尼希離奇死亡。因嫌疑重大而遭逮捕的作傢漢斯·拉赫,不久前因其小說新作被埃爾-柯尼希大加貶損而嚮批評傢當麵發齣瞭威脅。漢斯・拉赫的朋友,學者米夏埃爾·蘭多爾夫堅信其無罪,就此展開單方麵的調查,過程中先後遭遇瞭形形色色的人物:警察、作傢、 學者、齣版傢等等。他與他們逐一進行交鋒和對話。隨著調查深入,事件的樣貌被不斷修改和重塑,人心陷入言語的迷宮,懸念迭生,真相卻依舊隱藏在重重迷霧之中……
發表於2025-02-07
批評傢之死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電視媒體本身的優越性已經確立瞭它在信息傳播中的優勢地位。這種優勢很快就轉變成瞭一種壟斷的霸權。沒有什麼可以和電視的威力相抗衡,幾乎所有的人都臣服於其下。即使有少部分的頑固者竭力抵禦著電視傳播對於生活的壓迫,但是終究無濟於事。 伴隨這種電視霸權産生的,便是藉助...
評分《外灘畫報》:2002 年《批評傢之死》齣版後,遭到瞭一些“反猶”的指責,有人說這本書的主角影射的正是猶太批評傢賴希-拉尼茨基。你也覺得這本書是針對拉尼茨基的嗎? 迪特-博希邁耶:瓦爾澤寫這本小說其實是諷刺媒體,同時諷刺那些在媒體中安身的文學批評傢。他之所以以賴希-...
評分本文轉載自網易讀書,選取瞭其中有關《批評傢之死》的幾段采訪。 網易讀書:德國書業協會在嚮您頒發書業和平奬時稱:“瓦爾澤以他的作品描寫和闡釋瞭二十世紀下半葉的德國現實生活,他的小說和隨筆嚮德國人展現瞭自己的祖國,嚮世界展現瞭德國,讓德國人更瞭解祖國,讓世界更瞭...
評分“戰爭過去瞭,但是戰鬥纔剛剛開始。” ——《批評傢之死》第二部第四章結尾 《批評傢之死》是一本齣版後其話題性和事件性超過對其文本價值討論的書。在德國,大量媒體指控瓦爾澤的這本小說具有反猶傾嚮,甚至在圖書正式上市前便大加鞭撻。對這種重點偏移的本質的揭示——或者...
圖書標籤: 馬丁·瓦爾澤 德國文學 德國 小說 文學 外國文學 文學研究 長篇小說
翻譯還不錯,不影響節奏。
評分好久沒有看過這麼幽默的書瞭,但其實,細細讀完,又感覺這本書其實寫的是悲哀,批評傢的悲哀,作傢的悲哀。那些做文學夢的人,都應該好好看看這本書
評分由於不瞭解德國文學 隻得囫圇吞棗 不明覺厲卻愛死字裏行間的satire 特彆喜歡這個調調
評分瓦爾澤顯然將音樂元素融入到瞭創作之中。語言的重復性,以及像《驚馬奔逃》那樣莫比烏斯環的結構,都令人著迷不已。對死亡的戲謔在觀點的交鋒中激起尖銳哨音,將強權和沉默化解為噪響。一切都輸給瞭語言的精確性:“她當時在練習第二首哀歌,但與其說是練習,不如說是演奏。”2018-034
評分歐陸小說傢,思想還是相當強大的
批評傢之死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