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奥·科塔萨尔(1914-1984),阿根廷作家,拉美“文学爆炸”的代表人物之一,短篇小说大师。1951年移居法国,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译员。1963年以长篇小说《跳房子》震惊文坛,同时著有多部短篇小说集、诗集、一部研究济慈的专著,以及若干文体上难以归类的作品。他热爱爵士乐,曾一度支持古巴革命。
发表于2025-04-08
跳房子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终于读完这本书了,期间一度读不下去差点弃读,最终还是忍忍坚持读完,emmm用的是第一种读法,作者比较鄙视的雌性读者,虽然是正常的阅读顺序但我觉得还是挺有难度的,不同于传统的叙述方式,作者主要通过意识流的叙述方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梦呓般的絮絮叨叨,句子之间没有...
评分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1666.html “一条鱼单独生活在鱼缸里,它就伤心;只要摆上一面镜子,它就会高兴起来……” 一条鱼和另一条鱼,相遇在那边,或者这这边,在“巨大的比喻”的巴黎,或者“用耻辱这个角度”看待的阿根廷。也或者是他和她,男人和女人...
评分目前还只有两个。 1、在第二部导读顺序里为什么没有55?第55章末尾也没有标明接下来的阅读章节。 2、34当中,隔行阅读才能连贯起来,因此实际上形成了两部分内容。原文如此,还是排印错误?这两部分内容中的任何一部分,是否在其他章节中有重复或呼应?
评分不知道中文版是怎么译的,原文有大量似是而非的词语和所谓的erroers ortografícos课上看了一段原文,惊呆了。心想要是按原文来译,岂不是译本中错别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否则怎么能保持行文特色,希望自己能快点完成手头的人物,来欣赏一下此书。
评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伟大作品,同时也偶尔会质疑他人心目中的伟大作品。为什么会认为这样那样的作品是伟大的,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伟大作品被“公认”以后,就少有人去问其为什么是“伟大”的原因了。比如,我一直读不进莎士比亚,我讨厌张爱玲...
图书标签: 胡利奥·科塔萨尔 小说 拉美文学 跳房子 阿根廷 阿根廷 胡利奥·科塔萨尔 跳房子 外国文学 拉丁美洲文学
《跳房子》是当代拉美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二战后关于情感和观点的最为强劲的百科全书”。
小说叙述的是一位任性不羁的拉美知识分子——奥利维拉,为了追求人生的真谛来到西方文明的“天堂”——巴黎,却发现自己与其格格不入,与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无法沟通。失望之余,他不得不舍弃爱情与友谊,回到“人间”——布谊诺斯艾利斯。然而,在这时他同样找不到自己形而上的追求。他执著地寻找理想中的精神天堂,但无论巴黎,还是阿根廷,苦苦的求索,只是使他一次次跌入失望的绝境。
《跳房子》是一部充满阅读挑战的巨著,它甚至包含着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一切写作技法。它为读者安排了两种以上的读法:传统的、现代的、以及科塔萨尔向读者发出的“合谋者”阅读方法,即读者自己挖掘出的第三种、第四种乃至无穷的讲法。作者为此把不要问题只等答案、喜欢不劳心智地被动阅读的享乐主义读者叫做“雌性读者”(后来作者曾为此向全世界的女性公开道歉)。
在和这本书漫长的拉锯战中我丧失了阅读它的兴趣,OK,科尔萨塔你赢了。
评分在和这本书漫长的拉锯战中我丧失了阅读它的兴趣,OK,科尔萨塔你赢了。
评分这种写法或许是捕捉到了人的思维模式,但是写出来完全就是作者的自我满足啊!完全不是和读者的交流,所以思春期纠结的我可能还能做到波段契合,现在这个时候看只能感到男主就是个唧唧歪歪孤芳自赏的闷骚男!哎哎哎不是我的菜
评分和《百年孤独》在我心里同等地位了。科塔萨尔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迷宫,读一本书相当于读了很多本书。情节在这本书里完全不重要了,可以说,“情节的单一性在于它没有单一性。”科塔萨尔受着节奏的推动而写作,并不是因为思想,而是为了抓住“摇摆”。遗憾的是没有按照第二种读法进行跳跃阅读(以后有时间了会重读)。
评分这是我第三次读《跳房子》,前两次按照“雌性读者”的方法去读均告失败。然而,此次虽然非常雄性地读完了,却仍不敢说自己读过跳房子……还说什么读者作者同谋,果真那样的话,科塔萨尔会骂我是猪队友吧…说个题外话就是孙老的翻译,肃然起敬,这么厚厚一本晦涩的跳房子,洋洋洒洒,抛开那么多文艺理论、哲学、文学史、爵士乐、古典乐、美术、雕塑艺术、建筑流派等等注解不说,单单最后149节中那首奥克塔维奥·帕斯诗歌的翻译,就可见一斑。说来有趣儿,《跳房子》加上孙老的另一传神译作《绿房子》,两所房子绝对长久屹立不倒。
跳房子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