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台湾这些年(Ⅱ)

我们台湾这些年(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台海出版社
作者:廖信忠
出品人:
页数:264
译者:
出版时间:2018-4
价格:4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681567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台湾
  • 社会
  • 纪实
  • 历史
  • 廖信忠
  • 随笔
  • 乡愁
  • 故事好
  • 台湾史
  • 社会文化
  • 历史回忆
  • 口述历史
  • 政治变迁
  • 经济发展
  • 民俗风情
  • 人物传记
  • 时代变迁
  • 台湾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的话——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自1977年以后的30多年间究竞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其实,台湾那30年间的社会巨变,绝不亚于改革开放之后的大陆。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最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

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间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与您分享那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读完本书,您多半会感叹一声:这些年,原来大家都不容易!

作者简介

关于廖信忠——

1977年,出生于被赶出联合国后“风雨飘摇”的台湾;

1984年,李登辉当选“副总统”,廖信忠上小学;

1989年,蒋经国逝世的第二年秋天,廖信忠升入国中;

1993年,组建“新党”,廖信忠进入淡江高中读书;

1998年,马英九和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廖信忠参加成功岭大专集训;

2008年,台湾大选马英九获胜,而陈水扁随后锒铛入狱,廖信忠也在上海开启了自己全新的一段人生;

2009年以来,继续为两岸间的互相理解做工作。

目录信息

第一章 『从关着门的台湾』到『打开门的台湾』
钢笔或汽水瓶都有可能是炸弹
调侃“军民同胞们”的《大力水手》
很多人都成了马克思的亲戚
美国总统“卖花生的卡特”
地方选举舞弊
扫地的校工成为“国民大会代表”
神明证明你拿了我的钱……
代夫出征说“老娘我”
“艋舺”那时还没有“太子帮”
民×党到民进党
“嘉年华”般的街头运动
采访大陆及开放大陆探亲
“山中传奇”和“植物人”代表
“要游行可以,只要不妨碍交通”
农民到街头“打游击”
20世纪80年代,大家开始有钱了
“国会”改选,李登辉读《圣经》寻求力量
跟大拜拜一样的“国是会议”
“二条一”:让人无可奈何的叛乱条例
在KTV不能通宵K歌?
摆平非主流派,李登辉好手段
地下电台与“全民出租车”
政治流行语:有那么严重吗?
第二章 蒋氏家族
蒋介石是“龟精”转世?
“我最尊敬的人”和“我的志愿”
生命的意义: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
“蒋公铜像”:戒严年代唯一的公共艺术
“勿忘在莒”变成“勿望再举”
蒋经国的“微服私访”:一袭夹克走天下
简朴之风——“梅花餐”
琼瑶剧里出现蒋经国的脸
核武器被美国人没收
部下兵变,连累蒋纬国不升官
喜欢乱来的蒋孝文
“江南案”影响蒋孝武的一生
蒋孝勇1996年回浙江奉化
蒋经国那两个温和的私生子
第三章 族 群
把自己的另一半称为“牵手”
“台湾钱,淹脚目”
“林投姐”和“周成过台湾”的传说
番薯、水牛、闽南人
二十五淑女墓
1949年“国军”入台:一个打酱油都会改变命运的时代
眷村:没有血缘的家人
眷村饮食,有你吃过的牛肉面和永和豆浆
《宝岛一村》的乌托邦
荣民:从部队到工程队
过了适婚年龄的“老芋仔”
“我想跟我娘抱抱”激发了开放大陆探亲
是“本地人”,也是“台湾人”
澎湖案:校长和部分学生被枪决
“相对剥夺感”与“彼此适应”
老荣民的凄凉晚年
“吴凤故事”的巨大影响力
“汤英伸案”让台湾重视少数民族问题
有没有真正理解少数民族?
什么?他居然是客家人?
从康熙年间说起
说说天地会的故事:林爽文起义
为赢选举,争说自己是客家人
第四章 台湾过去的政治教育
汉语普及与“党化教育”
中小学考试都考“反攻大业”
上了中学,你就是“准军人”
课本上关于“蒋总统”的种种“事迹”
学校老师常用批判态度教“三民主义”
匪夷所思的地理课题
“太原五百完人”
《南海血书》的创作真相
第五章 金门与马祖
当兵的都不想抽到“金马奖”
在金、马当兵的“水鬼”传说
“蒋公”夜会“无头部队”
与“水鬼”换烟
金门的酒、福利和广播站
第六章 禁歌与禁书
从“保卫大台湾”到“包围打台湾”
“东洋味”与“苦酒满杯”
台湾没有野花台湾没有“鸡”
被改歌词的民歌与“禁歌之王”
从读书会到私藏禁书
我们叫巴金为“巴克”
小孩帮大人买“党外杂志”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从飞机落在桃园机场的那刻,我的心就留在了台湾。一年内两次入台,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中了台湾的毒。破破的小楼,简单的街道,旧旧的列车。一点也不是我想象中的大都市。深深让我迷恋的是台湾人的笑,礼貌还有做自己的勇气。 《我们台湾这些年2》把1977至今台湾政改的故事娓...  

评分

《我们台湾这些年》2007年开始在天涯连载并一炮而红,据追过贴的人透露它几乎是当年天涯最火的帖子。一开始可能只是作者一时兴起的不吐不快,写起来非常随性,个人记忆在其中的比例很大;读者读起来也如窥异人八卦,很是轻松。即使是后来结集出版的同名书籍,也保留了原汁原味...

评分

从小,对台湾的认识,是从很脑残的旺旺系列广告开始的。直到现在,被咬了的黑妞、吃碎碎冰的胖小子、纠结于喝奶还是吃香蕉的小情侣,仍能代表那时候我对台湾同胞们的认知。总之,觉得那是个富裕的地方,人们成日无厘头的“我要旺”。后来不断长大,大陆人民越来越富裕,人们开...  

评分

关于旅游我有一点想法,那就是要了解一个地方,你得花大把的时间呆在那里,走马观花是不成的。说起来我就很羡慕我的一个同学,他读博士的时候获得了一次交流机会,去台湾一年,这个时间跨度,我想是了解台湾,甚至只是了解台北的一个起码的底线了。那如果你在一个地方生...  

评分

关于旅游我有一点想法,那就是要了解一个地方,你得花大把的时间呆在那里,走马观花是不成的。说起来我就很羡慕我的一个同学,他读博士的时候获得了一次交流机会,去台湾一年,这个时间跨度,我想是了解台湾,甚至只是了解台北的一个起码的底线了。那如果你在一个地方生...  

用户评价

评分

个人认为Ⅱ比Ⅰ要好,Ⅰ是时间顺序展开的个人回忆录,Ⅱ则是进行了更多的梳理,谈了六个方面。其中关于蒋在时的文化教育实在荒唐到令人咋舌,而第三章“族群”给我印象最深,没想到台湾的人口构成这么复杂,闽南人,客家人,原住民(高山族),由陆来台的“眷村”住民……相互之间的冲突协调融合引人深思,尤其是“老芋仔”们的遭遇太让人心酸了。看看这本书,对了解台湾很有裨益,至少我开了不少眼界。

评分

个人认为Ⅱ比Ⅰ要好,Ⅰ是时间顺序展开的个人回忆录,Ⅱ则是进行了更多的梳理,谈了六个方面。其中关于蒋在时的文化教育实在荒唐到令人咋舌,而第三章“族群”给我印象最深,没想到台湾的人口构成这么复杂,闽南人,客家人,原住民(高山族),由陆来台的“眷村”住民……相互之间的冲突协调融合引人深思,尤其是“老芋仔”们的遭遇太让人心酸了。看看这本书,对了解台湾很有裨益,至少我开了不少眼界。

评分

很好读,到底是同根同源,好多荒谬的事情,理解接受起来毫无障碍,不过内容还是偏少了点

评分

了无新意,至今弯弯说蒋经国去世叫逝世,我们这边的历史课本叫斯大林叫逝世

评分

有许多部分是上一本的一些粗略提过的内容的补充,谈笑间让人不由感慨,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另外还要再说一遍,豆瓣上的廖作才最可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