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著有《清代士人游幕表》《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北大史学系早期发展史研究》《宋案重审》等。编有《立宪团体》《山东谘议局》《山西谘议局》《国会请愿运动》等资料集。
该书材料扎实丰富,分析明快入微。征引史料千余种,可谓无一字无来历。新版修订历时数载,增补十五万字,几乎每章每节都有增订。
本书以清代学人游幕的兴盛与清代学术的发达为主题,对清代学术史做了开创性的探讨。首先论述清代学人游幕的演变轨迹,勾画其兴衰的脉络和特点。进而以对清代学术文化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在清代幕府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标准,选择了徐乾学、李光地、张伯行、卢见曾、朱筠、毕沅、谢启昆、阮元、曾国藩、张之洞等十四个重要学人幕府从事个案研究,分析了这些幕府的形成与发展、各自的特点、活动与学术成就等。最后探讨学人幕府与学术的交流传播、游幕学人的撰著活动和幕府的大型学术工程,指出幕府的开放性与流动性,幕府内宾主与宾僚之间在学术上的相互影响和学术争论,以及幕主主持、组织的大型学术工程等,对清代学术的兴盛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由学人游幕这一社会性活动的角度对清代学术特别是乾嘉学术兴盛的原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这本书对我个人最重要的是意义是提供了一种如何在前人耕耘较少的领域组织大宗史料构筑网络。从材料的缝隙中找出故事。可以以此书为起点继续探索其中更多的问题,并作为索引和工具书。
评分相当学术,资料性很强,比较难读的一本书,不算容易地啃下来。整体上对清代幕府与学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认为幕府是在清代人多官少的情况士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选择,其贡献主要在于对古代学术文化的研究、整理方面,与当时清代学术的大方向是相互影响的,其变化也能够体现出清朝政局、时局的变化。这本书远远不是研究的终结,而是开启了相关研究的一扇大门。
评分可以。
评分66.
评分拖拖拉拉读了一周,惭愧。确实下了许多功夫,但说实话,论述并无让人特别惊喜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