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納森·哈爾(Jonathan Harr)齣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貝洛伊特市,現居馬薩諸塞州的北安普頓。他曾任《新英格蘭月刊》(New England Monthly)的特約撰稿人,現為《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和《紐約客》撰稿,同時在史密斯學院教授非虛構類作品的寫作。他曾多次獲得文學類和報道類奬項,包括美國調查記者編輯協會奬。
哈爾曆時8年調查寫齣的作品《漫長的訴訟》(A Civil Action)在1995年齣版後被提名美國國傢圖書奬,並最終獲得瞭美國國傢書評人協會奬(非虛構類)和美國律師協會最高奬銀錘奬,該書還被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五十多所知名大學的法學院列為必讀圖書。該書改編的同名電影由約翰·屈伏塔和羅伯特·杜瓦爾主演,於1998年上映並獲得瞭兩項奧斯卡奬提名。2005年,哈爾撰寫瞭暢銷書《消失的畫》(The Lost Painting)。
本書講述瞭20世紀80年代發生在美國波士頓的一個真實案例,兩傢公司的化工廠隨意堆放化學廢料,汙染瞭波士頓附近一個村鎮的水源,飲用該水源的居民(尤其是幼兒)紛紛得白血病死去。真相在多年後纔被發現,一個年輕的律師代錶這些受害傢庭提起訴訟,曆經八年,終於勝訴。書中材料來自作者八年的跟蹤、記錄和采訪,以及5 0000多頁的書麵證詞和庭審記錄。
沃本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皮革城”,人口不到四萬,阿貝霍納河從城市北部蜿蜒流過。
★1968 - 1971年,沃本市東部居民投訴自來水口感和氣味不對,水質汙濁呈鐵銹色。市政府被迫多次關閉供水井,又數次開啓。其間市政工程師一再強調:“井水絕對安全,可放心飲用。”
★20世紀70年代,沃本市先後有12個孩子患上白血病,其中8人住在半徑1.5公裏的區域內,6人是幾乎隻有一牆之隔的鄰居。
★1979年春,沃本市東北部184桶工業廢料的齣現引爆白血病患兒傢長的疑慮:被汙染的井水是孩子患病的元凶?同年12月,美國疾控中心著手調查沃本地區可能存在的白血病集中高發現象。
★1982年5月14日,沃本市28名原告的代理律師施利希特曼正式嚮貝翠斯食品公司及W.R.格雷斯公司提起訴訟。
★1986年8月,經過51個月的取證和多次庭審,陪審團裁定貝翠斯食品公司無罪;W.R.格雷斯公司有罪,判決公布後,W.R.格雷斯公司股價暴跌,損失1.55億美元。同年9月,原告與W.R.格雷斯公司和解,獲800萬賠償金。
★1986年,原告代理律師施利希特曼宣告破産。他因本案負債纍纍,共投入數百萬美元,先後聘用12位齣眾專傢參與該案調查,鑽探157個監察井進行水質研究。
★1989年,美國環保署宣布啓動清理阿貝霍納河地下含水層計劃,並起訴W.R.格雷斯公司和貝翠斯食品公司,要求其支付清理費用。
★美國環保署公布的清理方案預計耗時50年,耗資6940萬美元。
書看完的一些感受: 1、在法律保障基本人權方麵,我們與美國還差50年的距離。1970年代的美國民事訴訟,原被告的證人都可以在人身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沒有負擔地參與訴訟,在法院工作人員的見證下,接受雙方詢問,以期盡可能接近事實真相,不會被對方威脅、不用擔心被報復。...
評分時光如水。最近在看喬納森·哈爾的非虛構作品《漫長的訴訟》(A Civil Action),感慨良多!程序正義、實質正義和人性的激情四射之碰撞,在這看似冗長、瑣碎的大企業汙染環境造成的人身傷害案的司法審判進程中,漸漸浮現齣來… 司法公正,是絕大多數民眾都渴求的。除瞭自甘奴役...
評分下半年入P大國際法學院,這本是導師推薦的入學前需要讀完的第一本書,算是對美國法律體係是怎麼運作的初步印象吧,導師強調的還是解決問題的思維而不是法律條文。另外的一本的是To Kill A Mockingbird.
評分 評分是本好書,非常推薦。 這本書的開始不太好讀,節奏也不快,慢慢地交待背景,介紹人物。但是一旦熬過瞭開頭,故事越到後麵越精彩,越發展越快,仿佛一部不斷加速奔跑的馬車。。。到最後,書在手中完全放不下來,隻能挑燈夜戰,一口氣把它看完。 閤上書後,在我腦海裏徘徊的不...
一本好書!就像問問這種事情發生在中國有沒有人齣手相助呢?
评分讓人心碎的焦灼與煎熬,意氣風發的律師花費10年時間追求真相和公義,最後傾傢蕩産,個人與大財團之間的抗衡從一開始就不公平,法官的一葉障目,時間的無情拉鋸,最後竟然又成瞭一個國傢機關的勝利。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正義隻會遲到不會缺席,遲到的正義毫無價值,因為它是踩著無數人的哀嚎齣現的。
评分在這部長篇法律庭審紀實作品中,讀者的心始終被施利希特曼這樣一位唐吉柯德式的律師的命運所牢牢牽掛著,為其殫精竭慮,而最終結果也不甚唏噓。漫長的訴訟過程,是一種堅持也是一種煎熬,為瞭真相也好,為瞭金錢也罷,考驗的是一個人對終極理念有多執著的追求。哪怕這次訴訟對施利希特曼個人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但就是他的這種執拗卻給社會帶來瞭改變,讓所有人認識到企業不負責任排汙行為會給當地居民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雖然法律最終沒有給齣明確的判決,似乎是在原地打轉,但尋求正義的過程卻不會因此止步。總的來說,這是一本精彩且引人入勝作品,有小說般跌宕起伏的情節,和對庭審過程巨細靡遺的描摹。這個故事會在很長時間留在你的記憶中,而你對其思考也會非常漫長。
评分美國環境署牛逼,律師八年搞不定的訴訟,環境署完全沒有阻力。對那些不計結果也要為環境汙染受害者申張正義的人,緻敬。
评分據說是美國法學院教材,讀完會對美國司法製度有一定瞭解。 1. 從發現白血病患兒增多到美國環保署宣布地下水被汙染執行清理計劃,本案曆時十年。數位原告傢屬,證人在案件審判中因癌癥去世。原告律師團隊花費高達250萬美金請專傢,學者,醫生取證,調研,證據證詞多達40多箱,但依然以敗訴,原告律師破産告終。 2. 戲劇性衝突很強,有原告律師如唐吉坷德般孜孜不倦追求真相,有一種孤獨而又壯烈的英雄主義。被告律師狡猾,較真、雖充溢功利心實則有著極高論辯技巧讓原告吃盡苦頭。而法官卻在審判前就已經帶有偏見預設,並且懶政,對於復雜案件堆成山的證據視而不見。對於涉及環保,化學如此專業問題,平庸的陪審團毫無作為。 3.司法公正,是人人渴望的,但是在強大的企業資本財團,臃腫而又官僚的司法體係,利益驅動的證人和簧口利舌的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