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比尔·波特
美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汉学家。1970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机缘巧合之下开始学习中文,从此爱上中国文化。1972 年,比尔赴台湾一所寺庙修行,在那里过起暮鼓晨钟的隐居生活;1991 年,他又辗转至香港某广播电台工作,并开始长期在中国大陆旅行,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人情的书籍和游记,同时翻译多部佛学经典和诗集,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比尔关于中国隐者的作品《空谷幽兰》出版后,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一版再版,畅销至今。近几年,他又相继推出了追溯中国禅宗文化与历史的《禅的行囊》、追寻黄河源头的《黄河之旅》、追溯中华文明史上辉煌篇章的《丝绸之路》,探秘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彩云之南》、寻访中国古代诗人遗踪德《寻人不遇》,以及品味中国江南风韵德《江南之旅》。这些关于中国文化之旅的游记作品同样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并得到安妮宝贝、安意如、陈坤等人德鼎力推荐。
发表于2025-04-09
寻人不遇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书评——《寻人不遇》 以寒山和拾得做结尾,这位老先生干得漂亮! 与其说他是在拜谒心目中崇敬不已的诗人,到不如说他是在拜谒自己的信仰。 在他的心目中,李白是又一种李白,谢灵运是他所理解的谢灵运,正如他孜孜以求要找到诗人们生前身后的遗迹,把每一位诗人的存在和他们的...
评分乐平里 - 屈原庙 (离骚诗社) - 照面井 照面井,由银灰色龙骨石砌成。井水粼粼如镜,清甜可口,相传为屈原幼年照影梳洗之处,一丝微尘也躲不过“井镜”的明察。 井台上立着一块石碑,正中刻着“照面井”三个大字,碑文曰:“预白遐迩人等,此系屈公遗井,特遵神教重新整顿,以...
评分《寻人不遇》是一部游记,是追寻中国古代诗人德泽遗风的寻梦之旅。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老人比尔·波特,展开了寻访古代诗人的人生足迹。为此,他沿黄河西行,从孔孟之乡曲阜出发,经过齐鲁济南临淄,古都洛阳西安,又从长江东下,从天府之国到两湖胜地,从山水皖赣最终到了...
评分很难受。 之前看过比尔.波特写的《空谷幽兰》,很喜欢,想起来当时也是机缘巧合,在地铁站里面。刚好遇到唤醒阅读活动,这是当时送的一本书。 因为中美之间的一些渊源,故事虽说写的都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作者为了完成使命而寻找终南山的隐士的一路见闻和感悟。 写的真生动...
评分图书标签: 诗人 中国 游记 比尔波特 樊登读书会 朝圣 古代 旅行
《寻人不遇》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作家比尔·波特朝圣中国古代诗人的一本旅行文集。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无限热爱,带着从大洋彼岸珍藏的威士忌和酒杯,比尔开始了全新的旅程——寻访36位他所钦佩的中国古代诗人故址。一路上,69岁的比尔沿着黄河、长江,从孔子的故乡曲阜,到济南(李清照),往西安(白居易),经成都(杜甫、贾岛),赴湖北(孟浩然)、湖南(屈原),并一路走到南方,陶醉于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之中,然后到达浙江天台山诗僧寒山隐居之地。《寻人不遇》再现了中国古代高贵的诗魂。
一个美国人,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无限热爱,带着自己从大洋彼岸珍藏的威士忌和酒杯,背上行囊,独自一人朝圣那些甚至连国人自己都早已遗忘的古代诗人的坟墓。
“倒好三杯酒,我把它们摆放在池边,开始大声朗读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词。大家也都跟着一起读起来,就连周先生也不例外: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评分2020年第一本。2020春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時期,在這個特殊時期讀這本書,感到非常神奇。看著一個美國老人追尋中國歷代詩人故里及足跡,一場踏遍中國的朝聖之旅,走過萬水千山,行過高山流水,拜謁過數位詩人的墓地及故鄉。隔著渺渺的時間軌道,用酒與各位詩人進行靈魂的會面。這種經歷很讓人羨慕,尤其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不過跟隨比爾波特得腳步從山東到河南,到四川,到湖北,到安徽,到浙江,似乎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彌補了禁足的失落。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一霎那,我脑中响起了一首歌《catch the wind》。妄自猜测: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吧,也是作者这么多年访遍江海大山的意义吧
评分对于一个老外,能结合诗人的历程与诗词做这样的探寻,加一星
评分2019年5月11日读,2019-130。
寻人不遇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