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

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劉小楓,男,重慶人,四川外語學院文學學士、北京大學哲學碩士,瑞士巴塞爾大學神學博士。曾任深圳大學中文係副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中山大學哲學係古典學中心主任、“逸仙”講座教授。“經典與解釋”係列書籍主編。主要學術著作有:《詩化哲學》、《拯救與逍遙》、《走嚮十字架上的真》、《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沉重的肉身》、《這一代人的怕和愛》、《刺蝟的溫順》、《聖靈降臨的敘事》、《重啓古典詩學》、《揀盡寒枝》、《共和與經綸》等。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劉小楓
出品人:
頁數:280
译者:
出版時間:2018-8
價格:5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67578104
叢書系列:劉小楓集
圖書標籤:
  • 劉小楓 
  • 現代性 
  • 政治哲學 
  • 社會學 
  • 哲學 
  • 社會理論 
  • 人文社科 
  • 經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實為作者劉小楓齣版於20年前(即1998年)的《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的前半部分,現修訂重版,新增兩篇社會理論方麵的論文,書名仍沿用舊作,而原書後半部分則作為本書的姊妹篇,以《現代性與現代中國》為名另行齣版。

作者認為,無論歐美還是漢語知識界,一百多年來關注的實質性問題是現代現象,考察百年來學術思想對現代現象的知性把握及其理論形態,是一項緊迫的課題,於是,作者帶著中國問題意識,從社會理論角度齣發,審理西語和漢語思想學術的“現代現象”,而後又迴到對中國現代性問題的思考。作者真正關心的是,如何讓中國的現代性經驗參與社會理論的修葺,從而進一步把握睏擾現代思想的現代性問題。

本書是中國第一部考察現代性問題的社會理論專著,雖時隔二十年,依然沒有同類新作齣現,且本書的思想價值依然難以超越。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文化政治與現代性問題之真僞——兼評張旭東的《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 作者:高全喜   作為現時代的中國學人,談史敘今,講學論道,總是難免置身於所謂“現代性”和“全球化”的語境之中,總是把曆史、文化、 政治等諸多問題糾纏在一起,說起來自己的一些文章和演講...

評分

本書無疑是劉小楓最具有創造性的著作,他似乎揭開瞭為所有中國學者所熱切關注的現代性的真正本質,當然,劉小楓適當的引用現象學的術語(一個絕妙的誤讀),告訴我們所謂現代性,就是沒有本質,正如鬍塞爾反復強調的一樣,“現象就是本質”,現代性社會的一切現象就是它的本...  

評分

在從浪漫主義哲學走嚮神學後,劉小楓選擇到巴塞爾去攻讀神學博士學位,九三年學成歸國,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在基督教研究中心組織編譯西方基督教論著,人們本以為他會沿著神學研究的路徑,繼續縱深研究。但是,三年後劉小楓拋齣瞭一部社會理論研究《現代性理論緒論》,這讓很...  

評分

劉小楓這本書關注核心點並非現代化本身所引起的各種社會問題,而是從知識社會學或學術史的角度討論現代性價值産生的曆史語境分析,他所關心的是現代價值如何被型塑,現代性觀念又是如何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傢的産生,尤其是人性、理性、普遍主義、曆史主義、工業主義等取代原有的...  

評分

本書無疑是劉小楓最具有創造性的著作,他似乎揭開瞭為所有中國學者所熱切關注的現代性的真正本質,當然,劉小楓適當的引用現象學的術語(一個絕妙的誤讀),告訴我們所謂現代性,就是沒有本質,正如鬍塞爾反復強調的一樣,“現象就是本質”,現代性社會的一切現象就是它的本...  

用戶評價

评分

晚清知識人擔當華夏之“道”的主要思想資源是傳統經學,現代今古文經學論爭(康有為、章太炎)的內在動力是“中國問題”。清末民初引入西學的種種“主義”話語,更換瞭知識資源,盡管這些學理和“主義”種類不一,基本上可以分疏齣幾種不同的知識學路嚮:文化哲學路嚮(梁漱溟、硃謙之、張君勱),實證科學路嚮(鬍適)、人類學-社會學路嚮(吳文藻、潘光旦、費孝通)、社會主義的民族化政治哲學路嚮,參照西歐哲學構架重設的理學路嚮(馮友蘭)和心學路嚮(熊十力、牟宗三);參照西方史學和經驗科學學理重設的傳統史學路嚮(顧頡剛、陳寅恪、錢穆)。概而言之,以西方現代的知識工具擔當華夏之“道”,是現代中國知識人的共通點。釣雪按:劉小楓梳理西學更為齣彩,對特洛爾奇、捨勒、泰勒、韋伯、施米特等人理解深刻,且不論立場,方法和思想可謂一流

评分

參照閱讀書目

评分

冷師指薦。閱讀中間隔一期末季,非但沒有斷裂遺忘之感,反而在思考中越讀越順。當然,閱讀、思考的過程也會有睏惑、絞纏,乃至痛苦。關於“現代性”問題,此書的梳理值得反復迴溯,並且國師的問題意識中始終有對中國本土的關注,很受啓發。

评分

靜下心來讀,會感到一種對廣博知識的渴求,與改變個體現狀的無力,因為深諳“主義”精髓的專製,不會讓你說齣什麼自由的。

评分

晚清知識人擔當華夏之“道”的主要思想資源是傳統經學,現代今古文經學論爭(康有為、章太炎)的內在動力是“中國問題”。清末民初引入西學的種種“主義”話語,更換瞭知識資源,盡管這些學理和“主義”種類不一,基本上可以分疏齣幾種不同的知識學路嚮:文化哲學路嚮(梁漱溟、硃謙之、張君勱),實證科學路嚮(鬍適)、人類學-社會學路嚮(吳文藻、潘光旦、費孝通)、社會主義的民族化政治哲學路嚮,參照西歐哲學構架重設的理學路嚮(馮友蘭)和心學路嚮(熊十力、牟宗三);參照西方史學和經驗科學學理重設的傳統史學路嚮(顧頡剛、陳寅恪、錢穆)。概而言之,以西方現代的知識工具擔當華夏之“道”,是現代中國知識人的共通點。釣雪按:劉小楓梳理西學更為齣彩,對特洛爾奇、捨勒、泰勒、韋伯、施米特等人理解深刻,且不論立場,方法和思想可謂一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