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萨雷•贝卡里亚(1738-1794),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738年3月15日生于意大利米兰的一个贵族家庭,1758年毕业于帕维亚大学,攻读法律专业。1762年发表《论米兰公国1762年货币混乱及其救治》。1764年完成《论犯罪与刑罚》,并于当年出版,由此一举成名,并为他赢得长久的声誉。1768年成为米兰宫廷学校经济贸易学教授,讲授经济学课程。1771年成为米兰公共经济最高委员会成员,先后负责过经济部门和司法部门。1791年又被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任命为伦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员会的成员,其间力主废除死刑。
黄风,1956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至1992年曾先后五次赴意大利进修、讲学。1996年获“国际罗马法奖”;1998年获意大利外交部“文化作品翻译奖”;1999年获意大利总统授予的“仁惠之星”共和国爵士勋章。出版个人著作和译作二十余部。
发表于2024-11-23
论犯罪与刑罚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有一个基本的法政理念的基础,看这本书还是很容易的,花了两个小时看完,后面一大章的译者评价完全是废话,看得明白的压根不需要解析。不过贝卡利亚能在1764年能写出这样的书,确实很牛逼,至少很多观点如今看来也没过时,不像孟德斯鸠老人家有一堆的东西要推翻。 大致提一下贝...
评分人类的历史总是相似。在书中,即使作者所写的内容、所发生的事件与存在的问题,在过去我们同样经历,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仍然不断上演,正如书中所言:谬误到真理、从光明道黑暗到光明的艰难面可怕的过渡,属于第二个时代。一旦人们的心灵安静下来,一旦焚尽国家的烈火熄灭下来,...
评分本人是一名法学专业大学生 近期作《论犯罪与刑罚》的书评 特此参照豆瓣上的书评 摘录一些个人认为具有观点价值 突出的viewpoint 立法是一门艺术 一、个人体会与思考 1、世界各国还是有必要保留死刑,特别是对中国来说。理由有二:其一,由于历史传统的原因,中国法律文化崇尚...
评分关于对《论犯罪与刑罚》的疑惑 前言:我一直以来多半只阅读《读书》等书评类读物,对于一手资料的原著接触很少。 也很难硬着头皮看完原著。 近几天在课余时间把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看了两遍,这本小册子的边沿很多地方被我写下评注、心得之类。 我之前读书评只知道...
评分16世纪上半叶,马基雅维利在他的政治思想里谈到了法律对于塑造公民美德的重要性,甚至不惜夸大了立法者的地位。但法治并不是他的压倒性需求,王权才是绝对的纯在。18世纪的欧洲,自诩为“太阳”的君主们已经把他的学说发挥到极致。王庭的阴影下颤栗着的伛偻的身影,同时还在恐...
图书标签: 法学 贝卡利亚 法律 刑事法学 犯罪 刑法 启蒙运动 刑罚
《论犯罪与刑罚》这部著作篇幅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被誉为刑法学乃至法学领域里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原著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全书洋溢着伟大的人道主义气息,对刑讯逼供和死刑进行了愤怒的谴责,鼓吹刑法改革,力倡罪刑相适应的近代量刑原则。本书问世后立即给作者带来了极大声誉,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它对于俄国、普鲁士以及奥地利等国的刑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本书被誉为刑法领域里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自1993年由黄风教授第一次翻译成中文以来,本书已经被列为中国刑法学研习者的必读书目。
刑事法学现代化的“四十二章经”,独立思考,无情批判的典范,穿越时空的真理总有着无可抵挡的生命力。
评分贝卡里亚力挺废死的理由应该是,那个年代仅次于死刑的最重刑是终身苦役,具有很强的威慑力,相比之下,目前可以一缓再缓的无期徒刑显得略无力。废死问题大概是和一个社会的残忍程度挂钩的,只有当人们放下无谓的暴戾和仇视时,废除死刑才能被推动
评分权利契约论+(18世纪)人道主义视角
评分权利契约论+(18世纪)人道主义视角
评分好多问题一阵见血 所幸法律在进步 也为当前的停滞或者说倒退扼腕
论犯罪与刑罚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