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真诚记录了大学毕业后十年间的经历、观察和省思。这批随笔,或记叙“趣事”,或主题思考,或对生命难言之痛的幽黯表达,皆是作者沉浸生活的即时性书写。作者直面日常生活,念念不忘将反思和审美注入日常生活,使自我更加健康、美善。
笔记,概属于散文,大概在文学诸体裁中是较受轻视的。随笔、小品、杂文之类的名字,更是让人觉得散文是高尚艺术的附属和赘余。诗人的见闻与感受不能全付诸于诗,于是诗人也把自己的情思写进散文里。对于诗人来说,散文是诗歌漫溢的流光,是奔向诗歌之路的短暂休整。 《城下笔记...
评分『青年诗人文丛』
评分我会有意识地找一些不太出名的作者的书,因为期望值不高,所以不会失望,说不定还有惊喜。这本书的作者主要身份是诗人,我在网上搜了几首他的诗,不算精彩,但还读得下去。《城下笔记》是他的文集,我读后实在不敢恭维。书的内容和他的诗一样,从生活的细节出发,不厌其烦地讲一些有的没的。第一篇第一句话:“上班族正颠簸在路上,而我刚刚有幸成为其中一员。”难受得让我差点想把书扔掉。《城下笔记》收录了作者06年到15年的文章,我以为之后会好一些,不幸又失望了。整本书无论选题还是文笔,似乎都达不到出版的水平。全书我觉得最好的一篇是《大声说话即在贩卖故事》(这个标题也不通),可惜也高开低走。读这本书的最大价值是看到了一个人十年间的状态:生活在离公司不远的城中村,每天坐公交车上班,纠结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太过真实了。
评分如今,城市在拓展,生活的节奏一浪高过一浪,80后却正在退潮,脸上遗留的刀疤,却并未退却。反而,不再那么野心勃勃了,变得沉稳,如一把只顾低头干活的镰刀。我认识的苏丰雷,其为诗者。诗者,亦为提灯的人,他很少发朋友圈,很少晒诗,偶尔发出的,大约都是水滴筹,呼吁朋友们伸出援助之手,救人之
评分折射了生活在大城市中青年一代的困苦和迷惑,文字真诚,反映现实。
评分如今,城市在拓展,生活的节奏一浪高过一浪,80后却正在退潮,脸上遗留的刀疤,却并未退却。反而,不再那么野心勃勃了,变得沉稳,如一把只顾低头干活的镰刀。我认识的苏丰雷,其为诗者。诗者,亦为提灯的人,他很少发朋友圈,很少晒诗,偶尔发出的,大约都是水滴筹,呼吁朋友们伸出援助之手,救人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