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杰,河南濮阳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研究。出版有《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待出)等。
发表于2025-04-01
历史•声音•学问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本书是王东杰教授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写成(见后记),这一方面显示出思想史这颗树要结出果子确实需要在漫长的岁月里坐足冷板凳,这从该书广泛而富有深度的征引就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该书是分为多个话题而成,而非提前在顶层设计中规划好的围绕一个话题而成,但这...
评分这本书是王东杰教授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写成(见后记),这一方面显示出思想史这颗树要结出果子确实需要在漫长的岁月里坐足冷板凳,这从该书广泛而富有深度的征引就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该书是分为多个话题而成,而非提前在顶层设计中规划好的围绕一个话题而成,但这...
评分这本书是王东杰教授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写成(见后记),这一方面显示出思想史这颗树要结出果子确实需要在漫长的岁月里坐足冷板凳,这从该书广泛而富有深度的征引就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该书是分为多个话题而成,而非提前在顶层设计中规划好的围绕一个话题而成,但这...
评分这本书是王东杰教授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写成(见后记),这一方面显示出思想史这颗树要结出果子确实需要在漫长的岁月里坐足冷板凳,这从该书广泛而富有深度的征引就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该书是分为多个话题而成,而非提前在顶层设计中规划好的围绕一个话题而成,但这...
评分这本书是王东杰教授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写成(见后记),这一方面显示出思想史这颗树要结出果子确实需要在漫长的岁月里坐足冷板凳,这从该书广泛而富有深度的征引就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该书是分为多个话题而成,而非提前在顶层设计中规划好的围绕一个话题而成,但这...
图书标签: 思想史 王东杰 近代史 历史 学术史 现代中国 思想 中国
本书撷取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几个片段,探讨近代中国文化的结构性异变,以及崩解后的传统碎片在此过程中发挥的催生、转化与突破作用。在其中可以看到:儒家的道德自省逻辑如何将社会进化论改造成为强大的行动机制、历史观的改变如何重新塑造中国人讲述自己过去的方式、声音文化的兴起如何引发知识变革中的“声音转向”、“道”的意识怎样参与现代学术理念和制度的型塑、科学概念怎样刷新传统宗教的形象、新旧文学怎样直接间接地对新史学的科研实践提供支援。这番回顾表明,激活中华文化的自我更新能力,既依赖于对我们自身传统丰富性和开放性的肯定,又依赖于对这些素质的强化和提升。
思想文化史学术史的在既有研究上一点点推进,虽然不专门做研究的人可能越来越来越难看的进去。但是王东杰老师文章还是比他老师写的通一点。
评分很喜欢“反求诸己”、“声音转向”和“近代道教之污名及其净化”这几篇!在20世纪新知识人成长并着手创造一种新传统的过程中,士大夫的(潜在)认同和训练对他们起到了弹跳器的作用;《天演论》对士人“起而行”的作用(以“人事”代“天行”);新史家们所研究的“客观事实”本身,也已是经过作为“大经大法”的“价值”所重新塑造的;二三十年代的学术界可以做到“事实与价值分离”,也是以“价值与事实的统一”为前提的;“视觉型的认知习性”与“听觉型的认知习性”;与“科学”取得传统文化中“道”的地位同时,多数中国人对科学的实际认知则更偏向“技术”领域(与“技进乎道”传统观念的违背);无论是道教的负面形象还是正面形象,都高度依赖于“科学”对它的评价和界定,反过来,这一案例也折射出知识人对“科学”本身认知的变化。
评分对徐中舒、蒙文通、缪钺几位川大老先生的描述较深,印象最深是开头拾起一片树叶,就以为是森林,而且未见全貌之人拾起的往往是枯枝败叶...
评分第三、四章即书名中「声音」部分帮助很大。
评分第三、四章即书名中「声音」部分帮助很大。
历史•声音•学问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