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正如“亞洲”一樣,是一種來自外部建構的概念,中國古代與“東亞”概念最為接近的一個詞是“海東”。大唐作為一個巨型政治體,其與周邊世界內容豐富的文化交流和多元復雜的政治關係構成瞭半部全球史。處於極東位置的東亞諸國,背靠地球上麵積最大的海洋,其主要甚至唯一的麵嚮就是唐朝,這就構成瞭唐朝與東亞的關係。
考證細緻,放在知網是一篇不錯的古代國際關係論文,但是印刷齣版還加瞭大量與論述內容無關的評價,參考文獻又厚厚一堆,未免有騙錢之嫌
评分本書集結瞭作者自碩士以來全部的精華。一些看起來比較淺的文章,成文時年齡肯定不大,行文卻非常老道。比較深的文章更是直接站在中古東亞世界研究的中國最高水準。馮老師最厲害的就是極為熟練的韓語,並且有思考地介紹分析瞭許多韓國的學術成果。我記得去年在地鐵裏看他的一篇文章,說中國學者動不動就因民族偏見的刻闆印象否定韓國學者的成果,殊不知人傢比你強的地方多的是。這種現象值得警惕。本書的問題意識多是中日學者關注比較少的內容,因為中古東亞史的話語權長久以來都在日本學者的手中,中國學人也多趨之若鶩,作者能夠引入一些韓國的問題意識,齣版成書,對中國正視韓國研究有幫助。本書最好的在於前言中的宏觀梳理,第一章對貿易機構的考證,第三章對渤海對外關係的總結,以及第四章學術史的寫法。希望馮老師不忘初心,為學界帶來更好的文章
评分不論是中國史,韓國史還是東亞史之間的關係並不能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響。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倡通識教育。而非某個學科的單獨的孤立的學習。例如曆史中會參雜著文學,地理,政治等學科。我們需要站在一個整體的角度或者是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學科,而不能讓他們孤立的存在。
评分前半部還可以,後半部集中在寫韓國古代史,不值得一讀
评分文集,中規中矩,沒有新的信息量和觀點。局限於有唐一代,是沒法理解海東諸國與天朝的邏輯。作者也強調要有“東北亞視野”,但民族主義史學的輝格解釋,就是割裂的。看到棒子學者“東方的羅馬帝國百濟”,把我逗樂瞭,那滅瞭百濟的巨唐算啥呢?天頂星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