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哈里森,牛津大学前任Andreas Idreos科学与宗教教授,目前为昆士兰大学欧洲著述史中心研究教授和主任。他是2011年在爱丁堡大学举行的吉福德讲演的主讲人,也是牛津大学伊安·拉姆齐中心的高级研究会员。著有《科学与宗教的领地》《人的堕落与科学的基础》《剑桥科学与宗教指南》。编有《与自然角力:从预兆到科学》。等。
张卜天,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国内杰出的中青年翻译家,译有图书40余部,译文质量获得读者一致好评。
发表于2025-01-22
圣经、新教与自然科学的兴起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自然科学的兴起肇始于人类诠释自然方式的改变。旧世界的自然是一个有意义的自然,自然物的意义是对于人的意义。当人们研究自然时,一个关键点就在于自然物究竟意味着什么,换句话说,人们需要知道自然物的含义,因此,此时的关键问题是“What is……”;但到了新世界,人类剥夺...
评分阅读最大的喜悦是,一边阅读,一边在生活的其他时候思考,而慢慢地,自己的猜想和推论却在之后的某个章节与作者悄然相合。 如果说《现代性的神学起源》是从唯名论的角度,系统的考察了“神-人”思想的发展脉络,以神的“退出“为主要结论解释现代性的起源,那么《圣经、新教与...
评分最初激励我写这本书的问题是为什么现代科学始于17世纪的西欧。当然,各种形式的科学技术活动一直是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的典型特征。常有人指出,在17世纪的科学革命之前,中国在技术上比西欧更先进。中世纪的伊斯兰文明也产生了高级而精致的科学文化。但正是在17世纪的欧洲发生...
评分 评分最初激励我写这本书的问题是为什么现代科学始于17世纪的西欧。当然,各种形式的科学技术活动一直是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的典型特征。常有人指出,在17世纪的科学革命之前,中国在技术上比西欧更先进。中世纪的伊斯兰文明也产生了高级而精致的科学文化。但正是在17世纪的欧洲发生...
图书标签: 宗教 科学史 哲学 神学 历史 张卜天 科学 科哲
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或科学革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彼得·哈里森是目前研究科学与宗教关系的顶尖学者,在这本书中,他考察了圣经在自然科学的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显示了圣经的内容,尤其是它被诠释的方式,对公元3世纪到17世纪的自然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科学的兴起与新教处理文本的方法有关,这种方法宣告了中世纪象征世界的结束,为科学地研究自然和用技术开发自然确立了条件。
3.5 读到译后记,译者说明了我认为的吃老本的现象,还解释了为什么译出的原因。我倒不觉得释经学是个冷僻话题,把作者的三部宗教与科学话题作品都放入译丛还是过于重复。同意作者的小推论“新教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一种间接的甚至弥散的影响”(说成近代科学更佳),但是不同意作者认为现代科学的兴起“因素中最重要的乃是由新教改革家发起并且受到其继承者支持的字面主义心态”的看法。宗教思想史演变出目的性并不必然是近代科学兴起的始祖,虽然我们也可以在其他殖民扩张、自然志中找到宗教信仰的源头,但作为哲学的神学已经偏离宗教的轨迹了。作者叙述的整个思潮推理性很强,当然也有大量文本的支持,但难免因以宗教眼光全权审视文本而过分推理。总体作为释经史作品看是值得的(加入信仰观念史会更立体),作为自然科学兴起来看确实过于单维度了。
评分这本也不行。
评分按需。
评分清晰流畅,论证也很有力,无怪乎特特印上剑桥的标记。此书帮我澄清了一直以来在接触新教和大公教两种释经系统时造成的混乱,因为对作者所梳理的对立和流变也有相当的了解,是以读来不甚费力。《创世纪》中人类统治万有的观念对塑造人类文明史具有莫可替代的作用,但对其做寓意还是字面的理解,以认知或行动作为通达其的进路都会造成理念与理念之间的扞格,进而演变为人类世界不同的发展趋向。在我看来,仅仅运用字面主义的解读只会导致神圣真理无可挽回的失落,而这种执念带来不可或缺的历史性确证也是现代唯物论的弊病,在此应当重申圣奥斯定主义的释经原则,文本的内容必须符合真理,考虑到为何使用寓意解经法也就能明白字面主义解读的桎梏,仅仅使用预表法并不够,种种现代主义的所执同样需要祛魅,而恢复万有秩序在天主圣智中的统一性才是仿效之法。
评分哇! 一些论证并不很有力 还有一些命题逻辑跳跃
圣经、新教与自然科学的兴起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