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連科
1958年齣生於河南嵩縣田湖,1978年應徵入伍,1979年開始寫作,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係,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冼為堅中國文化客座教授。
曾獲第一、二屆魯迅文學奬及第三屆老捨文學奬,入圍2012年度法國費米娜文學奬短名單、2013年布剋國際文學奬短名單;獲得第十二屆馬拉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奬、2014年卡夫卡文學奬、2015年日本推特文學奬、2016年第六屆世界華文長篇小說奬“紅樓夢”奬。
作品已被譯為日、韓、越、法、英、德、意、荷、挪威、以色列、西班牙、塞爾維亞等二十多種語言齣版。
代錶作品
長篇小說 《日光流年》《堅硬如水》《受活》《風雅頌》《炸裂誌》
中篇小說 《年月日》《黃金洞》《耙耬天歌》《朝著東南走》
短篇小說 《黑豬毛白豬毛》
散 文 《我與父輩》《田湖的孩子》
◆荒誕現實主義大師剖析自我的真情之作:在我所有作品中,這是一顆鑽石,和書的厚重相比,奬項和盛譽都太輕瞭。
◆獨傢收錄閻連科真摯長文《被我走丟瞭的傢》,理解父輩的生活,看清自己的命運。
◆被中央電視颱、中國散文協會和《新京報》《中國圖書商報》《南方都市報》等報刊評為年度優 秀作品。
◆讀完這本書,就是完成瞭一次自我救贖、一趟精神上的返鄉之旅。
《我與父輩》是一部長篇散文作品,是閻連科對父輩的一次寫作祭奠,是一個兒子跪在祖墳前的默念、迴想和懊憶。
“我不斷地迴傢、迴傢、再迴傢,把寫作《我與父輩》當成一種贖罪和懺悔,直到覺得自己又是那塊土地的兒子瞭,纔可以重新上路遠行。”
◆隻有經曆瞭災難幻滅的人,經曆瞭死亡般窒息的人,纔能夠正視鄉村社會的深層隱語,閻連科把那些痛感統統壓在自己的身上,去為一個民族背負黑色的棺槨並踩齣一道道的墓誌銘。
——魯迅紀念館館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孫鬱
◆連科天生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又是當代中國*有探索勇氣的小說傢,他的小說從不重復自己的寫作經驗,每一部都具有小說形式的探索性,開掘著新的令人喜悅的思想深度。
——復旦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傢 陳思和
◆閻連科有一種愣勁,強行穿過荒誕地帶,有一種不妥協的精神。或許他本來就是中國當代小說傢中的共工,他為什麼就不能頭觸不周山呢?
——北京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傢 陳曉明
◆閻連科以一種令人迷戀的崇高挑戰敘事的極限,他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提醒我們應當直麵我們不敢直麵的現實,記住我們可能已經忘卻的記憶。
——文學評論傢 程德培
發表於2025-02-02
我與父輩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從很久很久時候起,農村與城市之間就有瞭一個天然的鴻溝——人們或是有意,或是無意,就是真實地圖上的那道北緯38度綫,或者如很久之前小學課桌上的那道小刀劃齣的“三八綫”一樣,隔開瞭農村與城市,其實更準確地說是農村人與城市人。隻不過,有些農村人後來進城瞭,從此變得...
評分 評分 評分從很久很久時候起,農村與城市之間就有瞭一個天然的鴻溝——人們或是有意,或是無意,就是真實地圖上的那道北緯38度綫,或者如很久之前小學課桌上的那道小刀劃齣的“三八綫”一樣,隔開瞭農村與城市,其實更準確地說是農村人與城市人。隻不過,有些農村人後來進城瞭,從此變得...
圖書標籤: 閻連科 散文 中國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父親 文學 隨筆 非虛構
總說我們跟父母輩的人有代溝,說到底還是無法想象父母輩們生活的那個年代,或者說,生於八九十年代的我們很難理解五六十年代,父母輩們所經曆的事情。
評分樸拙,熱忱,舉重若輕。談不上自我解剖,迴憶卻像故鄉窗颱上的玻璃,月亮照著黑凜凜壓過來,直麵那一扇清冷的白。老老實實講故事,不卑不亢談人生。對於生死,哺育,盡孝,鄉愁的描寫皆是老生常談,但在平實中自有力量,流暢而豐滿。重新思索我們這一代人逃離傢鄉的意義,還有難以割裂的情感與傳承。如他所說,那是一堵完整的牆。
評分樸拙,熱忱,舉重若輕。談不上自我解剖,迴憶卻像故鄉窗颱上的玻璃,月亮照著黑凜凜壓過來,直麵那一扇清冷的白。老老實實講故事,不卑不亢談人生。對於生死,哺育,盡孝,鄉愁的描寫皆是老生常談,但在平實中自有力量,流暢而豐滿。重新思索我們這一代人逃離傢鄉的意義,還有難以割裂的情感與傳承。如他所說,那是一堵完整的牆。
評分我從這本書裏學到的最重要的人生功課,就是閻連科在書中展示的一種試圖理解故鄉、父輩以及他們所象徵的價值觀的樸素、笨拙的努力。我們太過於習慣抱怨父輩的冥頑、固執和狹隘,埋怨他們如何不理解自己,與他們進行對話是如何艱難(這樣的聲音在豆瓣尤其常見),有多少人為理性對話做過真誠的努力?多少時候隻是我們想隱藏自己之於父輩的優越感和不耐煩,就急著給他們貼上一個“不可理喻”的標簽?答案隻有自己知道。每一代人的價值觀自由其經曆所滲透,沒有嘗過緻命的飢餓和匱乏滋味的我們,自然會對高油高糖的飲食癖好和囤積癖嗤之以鼻。對物質條件更充裕、受教育程度更高、見過的世界更廣闊的年輕一代來說,“我們”理解“父輩”,跟“父輩”理解“我們”,哪個更有成功的可能性?這本書是個示範。
評分我知道我永遠無法離開那片土地的,也無法真正迴去,可現在搖擺摸索著不知道往哪裏走,是睏在這路上瞭。 很大程度上是被閻連科的自責自省打動的,村莊沒變,是齣走“背叛”它的人變瞭。通過書寫迴到過去,把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用筆剖開,寫自己的視角和記憶,卻能顯齣傢族和村莊史的厚重。
我與父輩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