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大江健三郎先生曾在书店为日本读者进行读书讲义的记录,但该书又不仅仅是读书讲义,它zui为真实和详尽地讲述了大江先生所喜爱的作者的生活与创作,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作者尤为强烈地希望这本书能够为中国的年轻人所阅读,期盼着能够与阅读此书的读者们进行一次美丽的邂逅。
大江健三郎(1935—)
日本著名小说家。1957年发表《奇妙的工作》,作为学生作家开始崭露头角。1958年的《饲育》获得第39届芥川奖,被视为日本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1994年,凭借《个人的体验》与《万延元年的Football》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在中国受到读者广泛的喜爱。
译者简介:
许金龙,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翻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别了,我的书!》《水死》和《晚年样式集》等长篇小说、《大江健三郎讲述作家自我》、《读书人》和《定义集》等长篇随笔,其中《别了,我的书!》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优秀文学翻译奖。与此同时,发表《“穴居人”母题及其文化内涵》等论文若干。
1.主题阅读真心很重要,大师也在这样读。 2.多掌握一门外语就仿佛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一扇门。也只有掌握多门外语,才能体会到语言、文体对于文学作品的巨大影响。这也就解释了很多国人抱怨某某书的汉译本翻译得有多烂啊神马的。有本事你丫去读原版呀!最近在读《共产党宣...
评分从开卷八分钟那里知道这本书的,预期的和实际的不太一样。但是这本集子非常有意思。正是因为这样,让我对读书人的阅读充满了惊奇。 之所以说惊奇,是因为大江健三郎的读书方法实在不是一般的读法。想来都有点痛。痛才深刻吧。要是再辅之专注认真,不成为大家都难嘛!...
评分从开卷八分钟那里知道这本书的,预期的和实际的不太一样。但是这本集子非常有意思。正是因为这样,让我对读书人的阅读充满了惊奇。 之所以说惊奇,是因为大江健三郎的读书方法实在不是一般的读法。想来都有点痛。痛才深刻吧。要是再辅之专注认真,不成为大家都难嘛!...
评分在书的227页,大江健三郎提到:从大学刚毕业那段时间开始,我便每三年选择一位诗人、小说家或思想家,每天下午就持续阅读其作品和有关他(她)的研究论著。 他的这种读书方法跟彼得德鲁克的读书方法非常的类似,德鲁克也是每隔几年选择一个领域研究和学习,随后成...
评分在书的227页,大江健三郎提到:从大学刚毕业那段时间开始,我便每三年选择一位诗人、小说家或思想家,每天下午就持续阅读其作品和有关他(她)的研究论著。 他的这种读书方法跟彼得德鲁克的读书方法非常的类似,德鲁克也是每隔几年选择一个领域研究和学习,随后成...
第一次看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用如此通俗易懂、谦逊无华的语气写的文章,里面很认真甚至是很琐碎的写了作者当年如何学习外语、如何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的经验,非常受益非常感动。推荐一读!
评分贵社翻译不用通译法,马尔科姆劳瑞翻译成劳里,西蒙娜薇依是韦依,法语不注释原文,左下和右上的灰色报纸一样的读书人/第一部生活·读书的底色logo。内容上7.5/10分。
评分最喜欢讲述《神曲》的那部分,但读到后面已经没有激情了......
评分第一次读大江健三郎,竟然是从一本演讲讲义开始的。一口气读完的感觉还是很畅快的,虽然很多章节里面他的讲话逻辑有些开枝散叶地跑了去,让人抓不着要点,不过还是能粗浅地感受到一个从少年时代起就把读书(尤其是文学)与小说创作,作为根本性的生活方式的这一生是如何践行的。他是真正典型的勤奋型作家,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思考一首诗的展开如何成为一种可能的语言风格。有一点我此前未曾想过的问题是,在原版书和译文之间,其实并不是理所当然地“拿来”,因为文学性就体现在语言本身,而不仅仅是它的指代,这方面大江健三郎在他16岁的高中,就遇到了那位带他阅读兰波法语诗的挚友,并此后将这种苦行僧式的对照两个版本、一本词典外加读书卡的阅读方法坚持下去......这种单纯而又毅力的一生,绝对配得上是“读书人”这个称号了吧。
评分第一次看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用如此通俗易懂、谦逊无华的语气写的文章,里面很认真甚至是很琐碎的写了作者当年如何学习外语、如何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的经验,非常受益非常感动。推荐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