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英時,1930年生,原籍安徽潛山。香港新亞書院文史係第一屆畢業生。美國哈佛大學曆史學博士。先後任哈佛大學曆史係教授、耶魯大學曆史係講座教授、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講座教授等職。主要著作有:《漢代中外經濟交通》(英文版)《後漢的生死觀》(英文版)《士與中國文化》《方以智晚節考》《論戴震與章學誠》《曆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中國思想傳統與現代詮釋》《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等。
戴震和章學誠是清代中葉學術思想史上的兩個高峰,他們的學術基地在考證,但他們的義理則為整個考證運動指齣瞭一個清楚的方嚮。不過長久以來,學術即有清代兩百餘年的儒學傳統衹有學術史上的意義,而無思想史可言的 偏見,本書乃通過對戴震與章學誠之間在學術思想方麵的交涉,加以全麵而深入的探討,並從歷史和心理兩個角度勾劃他們兩人的思想側影。從中不僅清晰而真實地呈現齣十八世紀中國思想界的麵貌,更能窺見清代儒學和宋明理學 之間在思想史上的內在鎖鏈,同時顯示瞭儒學傳統在清代的新動嚮。
1、中西哲學如何匯通的問題:餘英時內在理路說認為,對於中國思想與學術的發展脈絡,需要從其自身發展的內在理路齣發考察(但餘並不排斥從外在經濟、政治等具體理路齣發作具體的考察與研究)。但所謂的內在理路似乎又很難成型。餘氏對戴震與章學誠的考察(陽明學如何轉齣浙東史...
評分還剩瞭一點點沒讀完,而且斷斷續續地讀的。 餘英時是我很佩服的一個學者,然我於是書則不大感冒滴。。。 首先,戴震與章學誠的聯係,真有他敘述的那麼大? 其次,他在一個引文中提及“已(疑當作以)前”,其實他不知道以和已二字古音同,可以通假的,《漢書》中即有二字通假...
評分大部分人覺得好,隻是因為他們看懂瞭餘英時擺在颱麵上那些假設的綫索與敘述,並止步於此。他們並不去試圖瞭解作者的意圖與攛掇史料的方法,因為這些隱藏著的,不僅拙劣,更氣象狹隘。 雖然餘英時厭惡六七十年代大陸盛行的意見先行式的史學做法,然而在那個時代裏,他卻未能免俗...
評分還剩瞭一點點沒讀完,而且斷斷續續地讀的。 餘英時是我很佩服的一個學者,然我於是書則不大感冒滴。。。 首先,戴震與章學誠的聯係,真有他敘述的那麼大? 其次,他在一個引文中提及“已(疑當作以)前”,其實他不知道以和已二字古音同,可以通假的,《漢書》中即有二字通假...
雖是公務之暇的思考,但可見餘公英時治學之“方法論”。
评分補錄。中山圖書館
评分補錄。中山圖書館
评分閱畢《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儒學“智識主義”是否可能實現現代意義的學術分科,我仍持懷疑立場
评分閱畢《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儒學“智識主義”是否可能實現現代意義的學術分科,我仍持懷疑立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