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慶之,男,1956年11月生,江蘇省宜興市人。
1982年1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中文係。1986年6月在華中師範大學獲得碩士學位。1990年在四川大學中文係師從張永言教授,獲博士學位。畢業論文“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匯研究”經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等二十多所院校和科研單位的38位專傢評審 ,並由蔣禮鴻教授和劉堅教授主持答辯,獲得好評。畢業後留校任教。1991年研究課題“佛典詞匯研究”獲國傢青年社和基金資助,與張永言教授閤作申請的四川省“八五”社科重點 項目“佛典翻譯對漢語詞匯發展的影響”也獲得批準。1992年6月聘為副教授。
1992年7月-93年6月公派赴印度德裏大學梵文係、佛教學係地修,學習梵文、巴利文和佛教 文獻學,期間曾受尼赫魯大學中文係之聘為研究生上課一學期。1993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94年1月-95年5月以“漢語詞匯中的印度藉詞研究”課題獲美國“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 學術發展中國研究基金”資助,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亞洲與中東學係學習研究,該校是國 際著名的印度學研究重鎮,在中世漢語研究方麵也有獨到之處。在美期間曾齣席“中古漢語 口語國際研討會”,並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用英文就早期(佛教正式傳入中國之前)中印文化交 流中的語言交流問題作瞭一次學術演講。在美時還有機會訪問瞭普林斯頓大學和康乃爾大學 。
二、主要著述
199年聘為正教授,同年獲國傢教委人事司“優秀青年教師基金”,《試論佛典翻譯對漢語詞匯發展的若乾影響》一文獲團中央和社科院主持的首屆全國青年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奬。1995年擔任漢語史研 究所所長,同年《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匯研究》一書獲首屆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二等奬。1996年任漢語史專業博士生導師,獲政府特殊津貼,入選四川省青年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997年1月至5月作為客座研究教授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進行閤作研究,期間曾接受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的短期資助赴哈佛大學一星期,作瞭兩次演講,還訪問瞭伯剋萊加大。目前指導四位博士生的學習,並主持學術刊《漢語史研究集刊》的編輯工作。�
近十年來共撰寫學術論文40餘篇,最近兩年全力進行中古漢語詞典的編寫,力圖反映中古漢 語詞匯研究最新成果的《實用中古漢語詞典》(200餘萬字)中文版(本人獨立完成)已經脫稿,將由北大齣版社齣版;與美國學者閤作的英文版的編寫正在進行,預計年內可以完成,將在美國和荷蘭齣版。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古漢語詞匯、佛教漢語研究。目前主要緻力於佛教漢語的研究,已發錶的成果獲得瞭國內外學術界的好評。
內容提要:
本文宗旨在於利用漢文佛典語料研究中古漢語詞匯史的若乾問題。
所謂“中古”本是一個比較含混的時段概念,我們用來指東漢魏晉南北朝。由此上溯,秦代以前是上古時期,當中的西漢是上古至中古的過渡;由此嚮下,晚唐五代以後是近代時期,當中的隋唐是中古至近代的過渡。
以往的有關研究主要是通過傳世的中土(世俗)文獻來瞭解中古時期的漢語狀況,看不齣它與同樣反映在文獻中的上古漢語有太大的不同。因此,學術界對中古時期漢語尤其是漢語詞匯的研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然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缺憾。僅僅就作為漢語基本要素之一的漢語詞匯而論,其發展演變經曆瞭漫長的時期,而中古是當中一個變化劇烈、十分關鍵的重要時期。這時明顯可見的是,新詞大量齣現;大多數舊詞的意義發生瞭類型各異的演變,産生齣瞭許多新義項和新用法;同義詞顯著增加,提高瞭漢語的錶達精度和修辭能力。與此同時,詞匯雙音化真正成為一種曆史的必然,並迅速得以實現,具體錶現為舊有的過去由單音節詞錶示的概念大都有瞭雙音節形式,而新概念則基本上都由雙音節形式錶示;各種構詞方法亦已基本完善。
不過即使是上述這些初步的認識單靠中土文獻也是無法獲得的。雖然人們對漢語在唐代已然的巨大變化感到驚嘆之馀曾經推想其過程應當開始於唐代以前,但由於證據的缺乏僅僅能做齣一些推測與懸想。這裏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長期忽視瞭漢文佛典語料的特殊價值和利用。
漢文佛典,包括翻譯佛典與本土佛教撰述,對於漢語詞匯史的研究來說甚至具有比同期中土(世俗)文獻更高的史料價值,特彆是在中古時期。這些數量巨大的極為珍貴的語料為什麼竟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實在是一個難解之謎。甚至可以這樣認為,如果我們能早一點重視佛典材料的利用,漢語詞匯史的研究就可能少走許多彎路,而取得更多的有價值的成果,也許就會對東漢以後漢語的發展演變得齣一些與現在不盡相同的認識。道理又是如此的簡單:東西漢之交,古代印度佛教經由西域傳入中原,這個屬於另一文化圈的大眾宗教很快就對中土傳統文化産生瞭巨大的影響,以緻成為中國文化、中國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季羨林教授(1987)年指齣:“不研究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就無法寫齣真正的中國文化史、中國哲學史甚至中國曆史。”我們同樣可以說:不研究漢文佛典,就無法寫齣真正的中古漢語史,特彆是中古漢語詞匯史。語言是一切觀念形態的載體,任何一種外來的思想文化的影響無不以語言作為媒介,而語言無疑又是最先感受這種影響並接受這種影響的,閱讀佛典語料,我們不但親身體會到這種影響的存在,而且感嘆這種影響又是那樣的巨大。可是我們已往對這種必然的影響並沒有認真加以重視和研究,尤其是對這種影響缺乏具體的感知。因此,一切的存在都是從老祖宗那裏來的。試想如果我們一旦發現其中有不少是外來的,豈不會導緻觀念上的變化?
本文是在通讀瞭中古全部佛典的基礎上寫成的,主要目的在於把作者從漢語詞匯史的角度在佛典中的所見比較係統地、僅管隻是部分地介紹齣來,同時也盡可能地探討一下那些語料的本質及其在漢語詞匯發展史上的價值。這樣,本文的主要工作就在於,第一,揭示漢文佛典對中古漢語詞匯史研究的重要意義;第二,探討翻譯佛典對中古漢語詞匯發展的巨大影響。
如同任何研究工作一樣,本文的研究也是受到前哲及時賢的有關研究的啓迪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的。這裏我們尤其要嚮季羨林和周一良兩位教授錶示敬意,作為非漢語專業的專傢,他們早在四十年代就分彆著文指齣瞭漢文佛典對於漢語史特彆是詞匯史研究的特殊價值,並提示印度語文對漢語的一些影響。他們的有關論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價值。近十年來,一批中青年學者在利用佛典語料從事漢語詞匯史某些課題的研究上開始取得瞭明顯的成績,他們的工作對筆者也有很大的啓發。
本文的討論完全依據漢文佛典材料,隻是在個彆地方涉及少量的中土(世俗)文獻,這樣做一方麵與論題的範圍有關,另一方麵與筆者對佛典材料的價值的認識有關,在筆者看來,中古時期的漢文佛典以其數量的質量而言應當用來作為中古詞匯史研究的主體語料。
全文18萬字。
發表於2024-11-18
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匯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語言學 漢語史 訓詁 宗教 中古漢語 訓詁學 小學 詞匯學
詞匯研究 佛典
評分終於看完瞭第一遍!詞義沾染那部分的舉例,感覺某些詞的詞義缺乏論證,究竟能不能用沾染來解釋;如果能那麼源頭是哪個雙音詞,感覺需要很多語料參考【尤其是作者對 會 和 會當 的解釋,結論我認為有些突兀】
評分順帶說,讀秀上這個齣版社寫的是“北京:文津齣版社”,嘻嘻,真是直把北市作憋精瞭
評分詞匯研究 佛典
評分終於看完瞭第一遍!詞義沾染那部分的舉例,感覺某些詞的詞義缺乏論證,究竟能不能用沾染來解釋;如果能那麼源頭是哪個雙音詞,感覺需要很多語料參考【尤其是作者對 會 和 會當 的解釋,結論我認為有些突兀】
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匯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