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現代散文傢、詩人。文學翻譯傢。原名柵壽。字星杓,後改名奎緩,自號起孟、啓明(又作豈明)、知堂等,筆名仲密、藥堂、周遐壽等。浙江紹興人。魯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1906年東渡日本留學。1911年迴國後在紹興任中學英文教員。1917年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五四”時期任新潮社主任編輯,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發錶瞭《人的文學》、《平民文學》、《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論文章,並從事散文、新詩創作和譯介外國文學作品。他的理論主張和創作實踐在社會上産生瞭很大影響,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錶人物之一。“五四”以後,周作人作為《語絲》周刊的主編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寫瞭大量散文,風格平和衝淡,清雋幽雅。在他的影響下,20年代形成瞭包括俞平伯、廢名等作傢在內的散文創作流派,一個被阿英稱作為“很有權威的流派”(《現代十六傢小品•〈俞平伯小品〉序》)。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思想漸離時代主流,主張“閉戶讀書”。30年代提倡閑適幽默的小品文,沉溺於“草木蟲魚”的狹小天地。
本書是周作人晚年的一部自述傳,是作者最後、也是篇幅最長的作品。全書共分四捲,文筆平和衝淡、親切而不失幽默,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連載的方式,首發於《南洋商報》,1970年在香港齣版單行本。書中保留瞭許多現代文學、社會的重要史料,又在追述往事中節引瞭大量作者以前有關作品,堪稱反映周作人一生著述旨趣的“集大成”之作。
《知堂迴想錄》是周作人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他畢生篇幅最大的著作。“文中多有跑野馬處,或者還跑的不很夠,亦未可知。但野馬也須在圈子裏跑,纔有意思,這卻極不容易耳。”大緻仍舊遵循一己慣常路數,行文風格亦是典型的“知堂體”。 《知堂迴想錄》本擬寫至五四為止,末瞭卻將一生經曆寫齣,其中多有過去未介紹者,敘述往事間或移用此前有關作品,又抄引自己多篇文章,從這個意義上講,謂之“集大成”亦無不可。
發表於2025-04-17
知堂迴想錄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周作人百分百文人一個,又文雅又淡泊,不巧生為浙江人,那個時候的浙江叛黨雲集,公知遍地,個個都想過一把造反的癮。 浙江是個很奇怪的地方,太平盛世的時候,江浙兩省就是狀元窩,三年一次的全國公務員統考,榜單上最top的人一定是江浙人,更彆說什麼探花榜眼和那些二綫進士...
評分“我這部迴想錄根本不是文人自敘傳,所以夠不上與盧梭和托爾斯泰的《懺悔錄》,沒有真實與詩的問題,但是在這裏說明一聲,裏麵沒有什麼詩,乃是完全隻憑真實所寫的。” 去年在鬍適的作品集中讀到瞭周作人,當時還鬧瞭個笑話,以為他是在說魯迅。看到他提及很多次,但提及的內容...
評分當初是因為裝幀買的這本書,然後就不知不覺看完瞭,當時的感覺就像聽一個老爺爺講故事,我最希望的是聽到講另一個老爺爺故事。這書小小的,封麵留白很多,像八大的畫,紙張綿綿的,稍許有些糙,特彆適閤在手上摩挲,很有些周作人。 河北教育的書為啥就這麼好呢,為啥這些年都沒...
評分正在讀周作人的《知堂迴想錄》,看到400多頁。還有200多頁,實在是慢的很,說說這書吧。 還是熟悉的苦雨齋主的風格,在文學研究領域裏被稱為“平淡衝和”。這裏挑印象深的幾處隨意聊幾句, 有趣的觀點是他說嚴復用文言譯《天演論》的文風是想把赫胥黎包裝成先秦諸子,而林紆...
評分沒點年紀,讀不瞭周作人,之前每翻每彆扭,覺得無趣乏味又嘮叨,不解為何魯迅接受外國記者采訪,把周作人小品文列為國人第一流,其它皆不入他法眼。 看這迴憶錄,大概開始有點小感覺。 周作人拿寫文章當說話兒,說到哪兒是哪兒,也不修辭,也不誇張,讀起來又似乎缺乏文采...
圖書標籤: 周作人 迴憶錄 隨筆 自傳 中國文學 文學 中國文化 文化
不驕不奢,不妄不鄙,極平淡衝和,極質樸安然。如果幾十年之後,我可以做到如此自知不妄言,坦然不矯飾,便足夠瞭。”知堂體“的背後,是去藝術化的真實人生的莫大詩意。
評分不驕不奢,不妄不鄙,極平淡衝和,極質樸安然。如果幾十年之後,我可以做到如此自知不妄言,坦然不矯飾,便足夠瞭。”知堂體“的背後,是去藝術化的真實人生的莫大詩意。
評分波瀾不驚,真的是高人。
評分知堂粉絲可以一讀,但離精品尚有一段距離,這主要和本書主要是為瞭賣文糊口有關,很多地方過於考慮讀者獵奇的品味。由於經常趕工,重復也在所難免。另外鑒於個人境遇,很多話也不敢說。因此,雖然周作人的文筆和知識依然是好的,但看起來難免讓人略有不快的感覺。
評分畢業論文
知堂迴想錄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