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伽德纳(Martin Gardner),1914年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1936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哲学系。l957年,伽德纳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开设了一个数学游戏专栏,这个专栏一直延续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成为杂志的一个招牌栏目。他的数学科普著作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由于数学科普方面的贡献,他荣获l987年美国数学会斯蒂尔奖和l994年数学交流奖。
发表于2025-04-06
啊哈!原来如此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读史记,忘了哪儿天,突然发现自己的浅薄。 最近读朱维铮的关于清朝历史的笔记,越来越觉得浅薄。 不是他写的内容,而是角度,任何人都有权利去了解世界,但是怎样了解,能了解多少,以什么样的角度去了解,了解的深度,广度? 历史是复杂而混乱的,如何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东西...
评分一本很有趣的书,《从惊讶到思考》,86年出版的,当时才要一块多钱,真便宜啊。里面有很多好玩的逻辑题,有些是以前看到过的,感觉非常亲切。比如下面这一题: 一条鳄鱼从母亲手中抢走了一个小孩。它对母亲说: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孩子?答对了,我就把孩子不加伤害地还给你。...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比较有意思,讨论了一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悖论“。但是很不巧的是,这本书的中文翻译极差,把这本原本有趣的科普读物翻成了地摊盗版书。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译者把参考文献给翻译成中文了。众所周知,参考文献一般是不翻译的,因为一旦翻译,读者就很难通过翻译...
评分悖论的解决能让人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存在的,最基础也最有趣,有理发师悖论、罗素悖论、芝诺悖论等,在别的书里看过了,不多谈。 本书也介绍了概率,让我再次思考了相关的知识—— “在同等条件的实验中,一类事件出现的概率”定义是:同条件下重复实验,重复越多,该...
评分《啊哈!原来如此》 在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小型座谈,谈论的主题是阅读,一位数学老师也谈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也提到了推荐给班级学生读的书,可是里面都是儿童文学,却没有提到一本数学科普书。 在中国一提到儿童阅读,几乎就是只文学阅读,其他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图书标签: 科普 数学 逻辑 马丁·加德纳 科学 啊哈原来如此 悖论 美国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作者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趣味数学大师。他1914年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中学时代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时代专攻哲学,奠定了他长于推理和思辩的思维特质。1936年芝加哥大学毕业后从事5年新闻工作,炼就了出色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其后一生的创作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1年应征入伍服役4年,退伍后多数时间作为自由撰稿人以写作维持生计。1956年,美国著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开设“数学游戏”专栏,并力邀马丁·伽德纳主持这个专栏,于是作者开始了在趣味数学园地的耕耘,不料这竟成了他的终生事业。他几乎是每月一篇,一口气为这个专栏写了25年。撰写的内容涵盖数论、几何、逻辑、排列组合、运筹、拓扑、统计、概率、悖论等各数学分支。下至数学基础知识、上至数学前沿最新成果他都有所涉及。因此许多大数学家都给予他高度评价。美国数学会也为他在数学传播中的突出贡献而颁发了最高荣誉奖。结集出版的趣味数学科普作品十几本,文字数以百万计,有的被译成法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多种外国文字。回顾20世纪科学走过的道路,从突飞猛进的科学创造,到科学与人文伦理的深度撞击,形成与人文精神交融并进的局面,最终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不同寻常的篇章。而对于《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最好的评价就是:搜遍全球在也找不出第二个人能以这么轻松有趣的方式讲清楚这么困难的数学和逻辑问题。
虽然很多以前都有所了解,但是再来开脑洞的时候有时候还是有点头大。。。都当小故事来看还是很有趣的。
评分译者和编辑对这本书不认真
评分果然还是不适合看数学,不过把数学写的连我都能看懂,也的确是很科普了,有些小问题很有意思~P72,821——8X21;P75,第二次在?——第二次在;P113,第一行中的“贝壳”——“豌豆”。
评分为GRE数学热身啊,已经3年没碰过数学了%……&×(
评分译者和编辑对这本书不认真
啊哈!原来如此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