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茨·卡夫卡(1883.7.3-1924.6.3)
1883年出生于布拉格
1901年进入布拉格大学,初习化学、文学,后转习法律,获博士学位
毕业后,在保险公司任职,利用业余时间写作
陆续出版《变形记》及《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短篇小说集
1924年因病去世
1925年《审判》出版,1926年《城堡》出版,引发世界文坛震动
发表于2025-02-25
审判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我不知道自己用什么样的毅力坚持读完了卡夫卡的《审判》。我总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没有希望没有合法性更让人不能忍受的事了。但是我却足足忍了三天。头疼欲裂,昏昏沉沉。 我不相信成功学,想想那些市场上的成堆的成功学书籍,都是小编辑坐在电脑前吃着泡面编出来的...
评分I gave up reading the book after I have finished 50% of the pages. It was less attractive than the The Metamorphosis, and even more depressing. The whole story is a repeat of nonsense. It is nonsense that K was house arrested without a proper reasons; all ...
评分 评分在百度百科里,审判,通俗解释是审理案件并加以判决。法理解释是指人民法院依定法院程序来源于人民检察院的公诉案件或者自诉人自诉的案件进行审理并判决的一项活动。诉讼,在西方人的观念里,是指法庭处理案件与纠纷的活动过程或程序。现在,在中国法理的解释上,是指纠纷当事...
图书标签: 卡夫卡 外国文学 弗兰茨·卡夫卡 文学 小说 审判 奥地利 奥地利文学
在约瑟夫·K.30岁生日的早上,他被闯入家中的两个陌生人逮捕了。但K.却不知道自己的罪名,也没有失去人身自由,只是需要定期接受审判。在这一年中,K.为了这场难缠的官司四处奔走,他求助于画家、商人、律师和神父等人,获得了许多有关法院和法律的信息,然而K.知道的越多,却越感到困惑和无助。直到31岁生日前夜,K再次被捕,审判落幕。
梦境般的荒诞离奇之下,是这个世界处处可见的无意识行为——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做许多事,却从来不曾了解更不曾思考过这些事背后的逻辑和动因。正如同书中那场从头至尾就莫须有的审判,因为被加诸于身,然后便紧紧缠绕自己惶惶不可终日,每个人看上去都和审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也都和审判没有什么真正的关系与影响。在这个体系当中,是一套永无休止的循环诡辩。PS:适合把它拍成电影的导演,依我看不是威尔斯,而是布努埃尔
评分4.5;由长期浸淫于办公体制&官僚系统的法学博士卡夫卡写就这场漫长「诉讼」,真是发自肺腑的陈诉。边读边回想奥逊·威尔斯的同名电影,不得不说是一次完美的改编(虽然电影较文字繁复花哨许多),极为风格化的影像加深梦魇感;而文字具有德语特有的干冷硬平(后记中所说“千人一面”太对了),语言密度不亚于普鲁斯特,非常接近梦境属性的虚无荒诞,从一个噩梦场景迅速滑到另一个,无需情理与逻辑(然其内在/外象的「真实性」其实高度统一),每个人都被安置到这个庞大的(司法)机构中与之莫不有关联,并保持着微妙平衡,“谎言被当做世界秩序的基石”,在等待审判的日子里享受虚假的自由。人类被投掷到这个巨大荒原的无力挣脱感,第九章关于看门人与等待进入法律大门的男人可视为全书核心——“这道大门专为你而设”。
评分读过文泽尔翻译的新版审判,感觉特别好。每个句子,每个段落都是干净,简洁,干脆,读感很强。能感觉出译者付出的心力。卡夫卡的世界在这个新译本中完全保真呈现出来了,从头到尾如同在一个黑白,严肃,荒诞的梦境里面穿行。译者在后记里描述卡夫卡描写的是一个末法时代的世界,一定要亲自读,结合现在社会的种种彼端,你会感同身受。
评分真棒
评分我依然记得在大学期间第一次阅读此书的感觉,一个人怎么就忽然间就成了犯人,他又怎么从荒谬感一步步滑倒自我怀疑,再到内心崩溃直至自愿受刑法,当我读完这一切时候我感觉到这只是小说的一种叙述手法,直至多年以后,我才真正知道,原来小说就是对现实最好的预言。
审判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