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恩莱特,爱尔兰作家。1962年10月11日出生于都柏林,2007年布克奖得主。她的创作主题涉及家庭关系、爱情和性、爱尔兰沉重历史和它的时代精神。 恩莱特在都柏林圣三一大学获英文和哲学学位。家人将一台打字机作为她21岁的生日礼物,促使她走上了写作道路。恩莱特有六年时间在都柏林的RTE电视台从事电视制片人和导演一职。1991年她的短篇小说集《便携式处女》出版,获得了1991年爱尔兰文学鲁尼奖。1993年恩莱特开始全职写作。其他作品有:小说类《便携式处女》《父亲的假发》《你这个人》《琳琦的幸福》;非小说类《吾家有子》。
发表于2025-04-20
聚会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不敢说我看懂了这本书,但我却真的努力去看,去弄明白:这是怎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到底想说什么? 英国人的思维很有特点,很直白,到了粗暴的地步。经常让人措手不及吓一跳。但却又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深刻。家的温情(如果说还有的话)隐隐显现在无情之中,需要人们去找。
评分没有序言,没有后记,这是作家出版社的典型风格,原来曾有一批“作家参考丛书”就是这样,不是为普通读者消遣所用。 上周出门前将这本书放到背包内,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读了一遍,在一周后飞回时又读了一遍。如果不是这样的机会,也不会在一周内读上二遍,否则也不能品出它的...
评分 评分作者的语言给人的感觉就是阴沉,阴沉到呼吸和心跳都放缓了,阴沉到周围的一切都恍惚了,阴沉到似乎世界都静止了。读了会被作者的语言深深地感染着,深陷在主人公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聚会》作者叙述的方式与其说是敞开心扉式的,不如说是透骨式的。像X光片,没有丝毫掩饰和包...
评分这还是我第一次读到爱尔兰作家的作品,自然是抱着一种新鲜感开卷的。平时接触的西方文学中,如果说英国文学,那是十分熟悉的,然而对于爱尔兰,却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而要想真正深刻的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他身上的民族烙印、生活经历又是不可忽视的。 《聚会》...
图书标签: 布克奖 爱尔兰 小说 安·恩莱特 外国文学 爱尔兰文学 文学 聚会
海格迪家族是一个生养了十二个子女的大家庭,故事由其中一个素来不羁的儿子黎安的自杀而揭幕。尚存的九个子女为给黎安守灵而聚会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酗酒并没有直接导致黎安的死亡——尽管是一个诱因——但真正的根源还要追溯到1968年的冬天,在他尚且年幼之时发生在外婆家的可怕经历。女主人公薇罗妮卡是黎安最亲近的妹妹,她短暂地陪伴着逝去的哥哥走完这最后一程,正如当初的不幸遭遇发生的时候她也在场一样。
我们都在被爱修复。
评分文字里处处透着过人的智慧~
评分其实在《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里,有很多类似书中哥哥幼年所遭遇的可怕经历,罪恶且下流。但是作者偏偏把这一线索埋得太深,就好像肉粽里的一根细小的肉条,在咬了好几口糯米后,才真正吃到,太没滋味了。同样都是获奖作品,远不及巴恩斯和曼特尔。
评分发誓以后再也不读这种家庭伦理小说了,太伤脑子了,压抑,慢节奏,后座力强。
评分#战线拖太长 读到最后兴致没了
聚会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