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慈蕓
臺大中文係學士,輔大翻譯學研究所碩士,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研究係博士。曾任齣版社編輯,齣版譯作超過五十種,包括《嘯風山莊》(Wuthering Heights)、《探索翻譯理論》(Exploring Translation Theories)、《愛麗絲鏡中奇遇》(Through the Looking-Glass)及童書、繪本多種。著有《當古典遇到經典:文言格林童話選》、《譯者的養成:翻譯教學、評量與批評》、《翻譯偵探事務所》等書。長期為颱灣翻譯學學會理事,曾任《翻譯學研究集刊》及《編譯論叢》主編,研究論文見於各學術期刊。〈還我名字!──尋找譯者的真名〉一文曾獲「宋淇翻譯研究紀念論文獎」評判提名獎,《翻譯偵探事務所》一書則獲第42屆金鼎獎。現任師大翻譯研究所教授。
金鼎獎得主‧翻譯偵探賴慈蕓嚴選 五四百年迴顧17部美好的老譯本
不同文體與風格的譯本,解放你對翻譯的想像!
從林紓、梁啟超、伍光建、徐誌摩等名傢的翻譯作品中,看見一部中文變化簡史。
你對翻譯的想像是什麼?
忠實呈現還是二次創作?
一般讀者對翻譯的想像,往往先要求忠實原文,其次要求通順可讀,卻很少提到翻譯本身的藝術性。畫傢林風眠曾說:「如果畫鳥隻像鳥,那又何必畫呢?」跟波赫士談翻譯有異麯同工之妙:「如果翻譯隻求和原文一模一樣,那又何必譯呢?」
然而五四運動倡導中文改革,當時的進步青年對於波赫士推崇的這類歸化路線譯文往往抱持負麵態度。他們崇尚異化譯文,對忠實的要求勝過對文采的要求。這是多麼可惜的事!中文的音樂、節奏、簡約之美,就往往被「忠實」給犧牲瞭。
林紓在五四運動前夕,曾預言廢文言的後果,就是連白話都寫不好:「非讀破萬捲,不能為古文,亦並不能為白話。」2019年就是五四百年,林紓的預言,其實也已成事實:今天白話的冗贅、翻譯腔、邏輯不清諸病,不正是不讀文言的弊病嗎?
其實清末民初用文言翻譯西方文學,留下瞭不少精品。而1920年代也堪稱白話翻譯的黃金時期,正因為1920年代的譯者大都受過嚴格的古文教育,包括鬍適在內,證實瞭林紓「白話從古文齣」的看法。隻是這些翻譯,以往有政治不正確的問題:他們往往被劃為反動、守舊、不思進步的陣營,在「忠實原文」的大旗下顯得不閤時宜,因此在翻譯史上也不怎麼受到重視。
賴慈蕓特別選瞭一些現在比較少見或比較少人談論的版本,展現翻譯的各種風貌。也讓大傢看看,拿掉「忠實」這個緊箍咒以後,翻譯可以多麽有趣!
發表於2025-01-05
譯難忘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賴慈蕓 港颱 翻譯 小說 隨筆 識 翻譯學 版本學
“畫鳥不像鳥”引人深思,“五四以來使人震撼”,繁體字讓人崩潰☞
評分一直不明白為啥把Holmes翻譯成福爾摩斯。看瞭纔知道原來最初的翻譯者是福建人,H與F的有趣口音就這麼來的。太可愛啦。
評分翻譯
評分“畫鳥不像鳥”引人深思,“五四以來使人震撼”,繁體字讓人崩潰☞
評分一直不明白為啥把Holmes翻譯成福爾摩斯。看瞭纔知道原來最初的翻譯者是福建人,H與F的有趣口音就這麼來的。太可愛啦。
譯難忘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