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與科學的想象

神學與科學的想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阿摩斯·馮肯斯坦 猶太裔思想史傢。生於以色列建國前的巴勒斯坦,畢業於希伯萊大學,1965年獲柏林自由大學曆史學和哲學博士學位,1967年至1992年任教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馮肯斯坦是一位“文藝復興式的學者”,精通古希臘語、拉丁語、希伯萊語、意第緒語、亞蘭語、英語、德語、法語等多門語言,研究範圍涵蓋猶太史、中世紀思想史和科學史等多個領域。著有《神聖的計劃與自然的發展》《神學與科學的想象》《猶太的曆史感知》等。1995年,獲以色列最高學術奬——史學以色列奬(Israel Prize for History)。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美]阿摩斯·馮肯斯坦
出品人:
頁數:599
译者:毛竹
出版時間:2019-9
價格:7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65773
叢書系列:西學源流
圖書標籤:
  • 科學史 
  • 思想史 
  • 神學 
  • 宗教 
  • 科學哲學 
  • 哲學 
  • 西學源流 
  • 神話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神學”發端於12—13世紀人們探索宇宙奧秘的樂趣,本是為超自然知識領域保留的術語。但在16—17世紀,大量自然哲學傢和世俗人對神學經典論題的討論,使得科學與神學以全新的方式結閤在一種話語模式中,“神學關切以世俗化的術語錶達,而科學的關切則以神學術語錶達。神學與其他科學幾乎成為同一個領域”。由此形成瞭一種看待神聖事物的獨特方式,即“世俗神學”。後者雖然隻短暫存在瞭一個世紀,卻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神學與科學的想象》是猶太思想史傢阿摩斯·馮肯斯坦一生閱讀與思考的結晶。全書細緻考察瞭早期現代科學理念在中世紀的形而上學基礎,討論16—17世紀的“世俗神學”對後世科學、社會學與曆史觀念的影響。作者以獨到的問題意識和視角,將人們耳熟能詳的各個思想史片段整閤為一幅全麵的思想史圖景。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案】本文首次宣讀於《經史與義理——第六屆全國古典學年會》(2018),後以《馮肯斯坦論適應原則與神學的世俗化》為題發錶於《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05期。 作者簡介:毛竹,女,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編輯。 摘要:在《神學與科學的想象——從中...

評分

【案】本文首次宣讀於《經史與義理——第六屆全國古典學年會》(2018),後以《馮肯斯坦論適應原則與神學的世俗化》為題發錶於《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05期。 作者簡介:毛竹,女,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編輯。 摘要:在《神學與科學的想象——從中...

評分

【案】本文首次宣讀於《經史與義理——第六屆全國古典學年會》(2018),後以《馮肯斯坦論適應原則與神學的世俗化》為題發錶於《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05期。 作者簡介:毛竹,女,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編輯。 摘要:在《神學與科學的想象——從中...

評分

【案】本文首次宣讀於《經史與義理——第六屆全國古典學年會》(2018),後以《馮肯斯坦論適應原則與神學的世俗化》為題發錶於《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05期。 作者簡介:毛竹,女,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編輯。 摘要:在《神學與科學的想象——從中...

評分

【案】本文首次宣讀於《經史與義理——第六屆全國古典學年會》(2018),後以《馮肯斯坦論適應原則與神學的世俗化》為題發錶於《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05期。 作者簡介:毛竹,女,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編輯。 摘要:在《神學與科學的想象——從中...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是一部非常豐富的著作,為科學與宗教之互動的研究提供瞭許多新的視角,其中的一些思路值得繼續深入研究。部分分析是對柯瓦雷科學史脈絡的神學深化,比如物體從環境中孤立的可能性、同質性空間等;作者將前者與上帝全能性的擴展聯係起來。但其缺點也十分明顯:整體內容不夠連貫,強調不同思想的對比而非演化路徑;在神學世俗化的大背景中,對思想轉變的解釋不足。作者似乎有些刻意地炫耀自己的博學,過量引用往往使論點顯得過於彌散。直接拋齣一些概念卻不做解釋,他默認讀者對這些生僻的概念已經瞭如指掌。相比於增加的晦澀,把邁濛尼德的非決定原則和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聯係在一起對文本豐富性的助益十分有限——問題是,類似的情況還有不少。我想起庫恩的話:曆史敘述必須使所描述事件看起來閤理,也易於理解。當然,我的知識水平也有些差

评分

看完瞭 沒有看懂 第四章看懂瞭 但覺得爾爾

评分

極佳!也讀的極為痛苦,因為知識不足。幸好手邊有希臘化哲學神學思想史邏輯學做參考。這本書梳理瞭從經院哲學對上帝性質的各種論證史,可以看到這些討論和論證方法是如何使得上帝變為一種可有可無的證明項,最後被取消掉,這一過程。涉及大量的神學、希臘化哲學、近代哲學、邏輯學、幾何數學知識,值得之後補充後再讀。

评分

看完瞭 沒有看懂 第四章看懂瞭 但覺得爾爾

评分

一齣中文版就讀瞭,確實是很棒的科學史著作,也確實是很難的一本著作,對於十七世紀的物理學和形而上學的瞭解的缺失讓我在有些部分舉步維艱。相比之下,現代性的神學起源就友好得多,盡管遠不如這本書深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