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历时5年,跨越7国,匠心之作。从2015年开始,我们陆续邀请了7位在国外生活过的、有社科或传媒学科背景的年轻人,用他们的镜头和笔,记录下7位女性的日常生活故事,作为“旅行美学”系列丛书的特辑。在延续前作《日本,隐逸的日常》《北欧,凛冽的世界尽头》匠心品质的基础上,试图以“社科人文”的角度,对“旅行美学”做更深入的挖掘和更广阔的延伸。
二、关于“女性”身份的定义和可能。故事中的7位女性,年龄悬殊,身份迥异。她们中,既有在大众传媒里十分常见的家庭主妇、追梦女孩,也有被视为某种暧昧和“禁忌”的同性爱人和跨性别者舞女。“女性”是由生理结构决定,还是被社会文化塑造?我们想探究这一身份的更多定义和可能。
三、女性不只可以“向前一步”,也可以“退后一步”。我们不想宣扬家庭事业双丰收的“人生赢家”,也无意于用曼妙的身材和精致的脸庞去展示“女性美”。书中的7位主人公都很普通,辛勤而正直地活着,如同你我。我们讨论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却往往陷入逼迫女性“向前一步”的泥潭,而本书正是想通过这7段普通的人生故事告诉读者,女性有选择任何人生的权利——如若真平等,你便真自由。
四、顶级内文用纸,大幅图片彩印,精美裸脊装帧,可180°平摊,阅读舒适。
……相较上述国家,中国女性的就业率更高,但在数据背后,可能是一种“假平等陷阱”:女性向前一步,又潜意识地揽上了“双重责任”,以平衡职业与家庭为己任。当我们再度讨论性别平权时,需要男性、女性共同参与,放下身份及其既定角色——做一个失去性别的人。……另外,他人的故事并不能重构你的人生,但你的个人选择可以。
——“旅行美学”系列丛书主编 王家敏
【内容简介】
瑞典/安娜
1969年,安娜18岁,她决定成为一名牧师。“我的母亲很支持,并说如果自己能回到这个年纪,也会努力成为牧师。我的父亲接受了这个决定,并教我如何讲道。”
古巴/路易斯
“22岁时,我下定决心要离开家乡,到首都哈瓦那老城做一名舞蹈演员。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属于那座小镇,而且我离开后,他们就再也不会因为我是同性恋者而嘲笑我的家庭了。”
以色列/戴娜
“我们身处的社会,总是下意识地把女性定义为弱势群体,女性也容易因此产生一种缺乏安全感、寻求保护的心态。但我从未因为身为女性,而感觉自己面对了更多的挫折与阻碍。”
埃及/马尔瓦
马尔瓦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英文记者,她的职场事迹已经在家乡传为佳话。然而,马尔瓦也有职业女性的烦恼,她在采访中曾多次遭遇“女性免入”的情况。
法国/盖尔拉
提到“女性美”这个话题,盖尔拉下意识地退后两步,不愿再被这类话题所消费。按照她的说法,“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应该从别人的眼睛里看自己,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看”。
日本/有纪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有纪全心投入家庭,留给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所剩无几。如今的有纪称自己“兼职主妇”——她有了三份与兴趣相关的兼职工作,并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
印度/佩尔
佩尔结婚后仍坚持创作,不仅建立了艺术字设计网站,还给小朋友开设西洋书法课程。“我不想跟传统印度女性一样,让自己的人生从被父亲供养变成被丈夫供养。”
马蜂窝 出品
马蜂窝旅行网是中国领先的旅游社交网站及自由行交易平台,有中国最大的旅游社交网络。UGC(用户创造内容)、旅游大数据、自由行交易平台是马蜂窝的三大核心竞争力,社交基因是马蜂窝区别于其他在线旅游网站的本质特征。
王家敏 主编
王家敏,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曾任《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新闻媒体从业5年后,于2011年加入马蜂窝旅行网,负责品牌及内容营销,2016年主编“旅行美学”系列丛书。
我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来自7个国家的女性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简介里写到的,她们都很普通,因为,“我们讨论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却往往陷入逼迫女性‘向前一步’的泥潭,而本书正是想通过这7段普通的人生故事告诉读者,女性有选择任何人生的权利——如若真平等,你便真自由。...
评分这是一本纪实摄影集,7位有社会学和传播学背景的年轻人,拍摄记录了7个国家女性的故事。 她们中有同性爱人、跨性别者,有家庭主妇、职业女性,她们普通又追寻自己的梦想,不愿被定义和消费——认识她们,可能会遇见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自己。 这次拍摄计划历经4年,我们最终将这...
评分这是一本纪实摄影集,7位有社会学和传播学背景的年轻人,拍摄记录了7个国家女性的故事。 她们中有同性爱人、跨性别者,有家庭主妇、职业女性,她们普通又追寻自己的梦想,不愿被定义和消费——认识她们,可能会遇见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自己。 这次拍摄计划历经4年,我们最终将这...
评分差不多两三年前,我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看完了邱炯炯的纪录片《姑奶奶》。片子并不长,120分钟的体量放在随便一部日本电影或者韩国电影头上都是标配时长,但它太不容易“消化”,是“姑奶奶”樊其辉用自己的身体为抗争武器,争得“活得像个人”的一曲悲歌。 异装者、跨性别者、...
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如此普通,但我们也不是什么希望都没有了,还是要行动起来,一点点去改变~
评分七个故事里,果然还是女性写女性写得最好,男性视角的五个故事都是隔靴搔痒,没涉及到问题本质。吕近月那一篇是身份认同和梦想,朱聪涉及到家庭关系与创作。我发现女性在写女性追梦时,才能把其中的挣扎和取舍写得格外共情。
评分在个人经验里,我和第五个故事中的黛娜很像,在家庭教育里我从未接收过男女不平等的观点,只在社会经验里接受了人与人的差别,但不是男人和女人。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女性权利”我几乎没有概念。直到这本书,直到主编陆陆续续发来七国故事,直到在策划会上向大井提问我们何以要讨论女性主义,我终于知道,这“权利”的出发点和最终指向,于我来说更多是个体选择,是我们生来就具备的种种可能性。必须承认,这样的想法是带有“冷眼”特质的,不存在呼喊,有种旁观者心态,所以在我的视角里,这本书也如此,它没有展示“恶”,也没有美化“善”,她们就是生活着,一个选择接着又一个选择,是“选择”组成了她们。
评分照片比文字精彩(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几位作者久居国外的缘故,中文表达多少有点翻译的调调),呈现的生活本身比形式重要。有一句话很赞同:“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应该从别人的眼睛里看自己,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直相信:人始终应该做审美的主体,而不要做审美的客体,陷入他者的评判中去。我一向欣赏的人也是如此,得体优雅,却不自以为美丽,尤其不会为了展示给人看,每日陷入自我修饰和顾影自怜的怪圈。
评分在洒满阳光的单向空间读到这本书,是一本讲述女性的书,而不是女权。书里传递的多元、包容、自在平静击中了我,让我反思自己。一个给养的下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