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宝德,台湾建筑学者。1934年出生于中国山东日照,1960年-1970年曾任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的系主任。
经历:
台南工学院建筑系;
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硕士;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硕士;
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
中兴大学工学院院长;
自然科学博物馆筹备处主任及第一任馆长;
台南艺术学院筹备处主任及创校校长兼博物馆学研究所所长;
台湾宗教博物馆馆长。
主要著作:
《建筑的精神向度》;
《透视建筑》;
《细说建筑》艺术与生活丛书。
《建筑与文化近思录》;
《不耐平凡》;
《博物馆管理》;
《博物馆展示规划》;
《汉宝德谈美》;
《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
《斗拱的起源》;
《明清建筑二论》。
发表于2025-04-01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依作者所讲,此书的目的是对中国建筑予以文化上的诠释,也从中国文化的特质出发,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建筑。总的来说,中国建筑是一种“人生的建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人具有现世主义的生活态度,宗教意识较弱,缺乏纪念性艺术,因此建筑在文化上的象征地位不能与西方...
评分 评分《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汉宝德 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3044-3 也许建筑根本就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个思想的范畴。 ……我发现理性并不能解决沟通的问题。 在民族学中,文化的定义较接近民俗文化,把文化看作生活的方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其中...
评分一本小书顶了这么大的一个题目。有些观点作者总结得很有特点,浅显而形象,总起来看泛泛有余,深刻不足。如能将本书浓缩成一篇艺术散论将会是很精彩有文章,可惜作为一本书出版,不够系统深刻,仅能作浅白的业余讲座读物。
评分2008年12月16日正式开幕的The One南园人文休闲客栈,请来设计者汉宝德教授亲自导览起建过程,(内有照片可一睹大师风采)http://www.techlife.com.tw/02Goodshow/GoodShop_main.asp?TID=632
图书标签: 建筑 文化 汉宝德 建筑史 中国 建筑理论 文化探讨 三联
中国人建屋为什么要建成那么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形式?屋顶上为什么有曲线?为什么那么五颜六色?为什么用木材而不用砖石这些都是独特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所造成的。建筑是文化的产物,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建筑。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中国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建筑,反映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思想与生活,比如知识分子怎样求得心灵的安顿,统治者怎样展示权力的象征,殷商巨贾如何追求生活的逸乐,凡此种种,都能表现在简单而几近原始的空间架构上;建筑是技术、艺术与人生的综合,它不但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与科学水准,那个时代的精神,当时的审美观念,而且忠实地记录了当时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中国人从来没有刻意地要改造建筑,造成式样的改变,却也不受建筑传统的过分约束,常适度地予以修改中国文化在这方面一直保有原始的、纯朴的精神,把建筑看成一种工具,一种象征。
这不是一部中国建筑史,作者的用意也不在于写一部中国建筑史,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建筑进行深度省思。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文化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生活。从建筑与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把握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文化是经过包装的原始文化”
评分2015.12. 1.因为是新世界,所以是完全陌生的世界,一个个名词,一个个不懂。2.第三講接受起來真是有些困難,結論一個接一個,例子不多,好像有點道理,但又感覺佐證太少。需慢慢消化。
评分书中讲述了中国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建筑,反映了人们几千年来的思想与生活——如何展示权利、追求逸乐、安顿心灵。我们从来没有刻意地要改造建筑,却也不受建筑传统的过分约束,常适度地予以修改,一直保有原始的、淳朴的精神,把建筑看做一种象征、一种生活的工具。
评分书中讲述了中国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建筑,反映了人们几千年来的思想与生活——如何展示权利、追求逸乐、安顿心灵。我们从来没有刻意地要改造建筑,却也不受建筑传统的过分约束,常适度地予以修改,一直保有原始的、淳朴的精神,把建筑看做一种象征、一种生活的工具。
评分读罢振聋发聩,作者从中国人的生活状态所衍生出的中国文化与中国建筑风格传统,丝丝入扣。由此可见,建筑学并非一门执着于土木的实用科学,更有它内在的人文气息和文化价值。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