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路,1926年生,原名葛光植,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2005年被中國美術傢協會錶彰為“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傢”。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美學史及中國書畫美學。齣版專著有《中國畫論史》(原名《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中國繪畫美學範疇體係》。與剋地閤著《中國藝術神韻》、《神遊丹青》,並擔任《中國美術通史》(8捲本)副主編。
《中國繪畫美學範疇體係》不僅從中國繪畫的特質和社會功能、審美標準、創作法則三方麵對中國繪畫美學中的諸多概念進行瞭梳理,而且融閤瞭作者在中國繪畫和美學研究中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在對風格和概念的理論化辨析中,展開瞭中國繪畫美學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在學界一直享有很高聲譽。
發表於2025-02-08
中國繪畫美學範疇體係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美學 藝術理論 葛路 藝術 藝術史 繪畫理論 書畫 中國美術史
寫得精緻,對一些概念梳理很好,就是缺少體係性的架構貫通。總體不錯!
評分黃賓虹雲:“畫有三,一是絕似物象者,此欺世盜名之畫;二是絕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寫意,亦欺世盜名之畫;三是惟絕似又絕不似於物象者,此乃真畫。作畫當以不似之似為真似。” 齊白石雲:“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作畫要形神兼備,不能太像,太像則匠氣,不像則妄。”德勒茲那裏,培根的繪畫在抽象錶現主義/無具形藝術(深淵或混沌擴大到極緻,圖形錶擴展到整個畫麵,手處於絕對支配地位,感覺雖有卻混淆一團,缺少對圖形錶的嚴格控製)與抽象藝術(視覺性,視覺編碼係統取代瞭圖形錶,形象化,眼,智性的大腦性的,缺乏感覺,缺乏墜落的實質性內容,缺乏對神經係統的直接性刺激)之外找到瞭第三條道路(具有觸摸能力的視覺,圖形錶既沒有被簡化為編碼狀態,同時又不占據整幅畫作,藝術傢經曆瞭混沌與災變同時又限定這一體驗)。
評分說是體係,除瞭章節略有安排,行文並無體係,編綴若乾前人畫論加以翻譯而已。最多引用黃賓虹齊白石傅抱石等人。對核心範疇並無自己的成體係的看法。老先生書畫創作不錯,講理論還是傳統文人的毛病,沒有係統。
評分瑕不掩瑜,入門好書。
評分說是體係,除瞭章節略有安排,行文並無體係,編綴若乾前人畫論加以翻譯而已。最多引用黃賓虹齊白石傅抱石等人。對核心範疇並無自己的成體係的看法。老先生書畫創作不錯,講理論還是傳統文人的毛病,沒有係統。
中國繪畫美學範疇體係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