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64年生于江苏。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2015年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望春风》,中短篇小说《迷舟》、《隐身衣》(2014年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意、日、韩等多种文字。
作者自述:“我希望读者在看《江南》三部曲的时候,能够从作品里面找到他自己,看到他自己的灵魂。”
★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最高票获奖作品
《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三部曲正式合体,全新修订典藏版
★ 格非代表作,从构思到定稿,历时十七年
★接受生活的糟糕,但拒绝命运的安排
先成为无用之人,再成为你自己
写给每一个倔强地想要活得更好的人
写给每一段琐碎细微又无法放弃的人生
★ 见真情,见生死,映照 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命运
承续古典文学气脉,典雅笔意与先锋笔法完美相遇;多线结构,筋络相连,意境寥远,真正属于中国的身段、腔调、结构和叙事,真正属于中国人的“百年孤独”
《江南》以深情、内省与悲悯,唤起了中国人心中的灵魂之乡,花家舍。在江南这片山水间,一个家族五代人跨越百年,在时代的大潮中往复于清醒与迷茫,逐梦与破碎,终越不过俗世伦常、儿女情思。一曲恢弘冷艳的史诗,映照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命运。
★《江南》里的花家舍,就是《百年孤独》里的 马孔多,《白鹿原》里的白鹿原
……………………………………………………………………………………………
三个老实人,三个疯子
三段爱情,三个时代
从清末民初直至当下欲望都市,一个家族跨越百年
在荒诞中奋斗,在飞蛾扑火中轮回
梦起于花家舍,梦尽于花家舍
一曲恢弘冷艳的史诗
映照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命运
第一部 人面桃花
“她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花间迷路的蚂蚁。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卑微的,琐碎的,没有意义,但却不可漠视,也无法忘却。”
新娘秀米出嫁途中,被绑架到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与花家舍隔岸相望。秀米以为自己误入世外桃源,却不曾想跌进了血雨腥风的土匪窝。神秘表哥离开前留下一本日记,解开了秀米心中的疑惑,也埋下了一个萦绕不去念头:这花家舍要是落到我的手里,保管叫它诸事停当,成了真正的人间天国。
第二部 山河入梦
总有一些脆弱的人,用天真与激情,支撑着我们那些高贵的理想。
大家都说梅城县县长谭功达是个花痴,身上有股贾宝玉的呆气。一场暴风雨冲垮了谭力主修建的水坝,也把他的县长职位和他的爱情一起冲走了。花家舍成了他的流放地。心上人姚佩佩从此孤身一人逃亡荒野,在朝不保夕的日子里将一封封信寄到花家舍,也把悲剧带到了两个人的身边。
第三部 春尽江南
“我们其实不是在生活。连一分钟也没有。我们是在忙于准备生活而成天提心吊胆。”
诗人谭端午终于和律师妻子离婚了,他来到了度假胜地花家舍。“你只要有钱,在这里什么都可以干。甚至可以做皇帝!”前面的舞台上上演着奶奶秀米的革命故事,后面的月亮门洞前为白金会员竖起“游客止步”的牌子。谭端午一脚试探着踏进灯影绰绰的高端俱乐部,一面焦切地等待着QQ上闪动起前妻的头像。
“江南三部曲”作为格非沉寂多年之后的重要作品,这是他应对新时期的变化和自己的思想转向所做的一次写作的尝试。对它的理解如同一次“文学的邀约”。格非对历史、革命和乌托邦的思考是复杂的、深沉的、开放的,对乌托邦主题的思考甚至到了疲倦的地步,故而有时做出避而不谈的...
评分《江南—<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以一个家族一百年的历史变迁,浓缩整个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承载着四代人的理想,探索着未来与希望。 作者格非,上世纪八十年代,与苏童、余华并称为先锋文学的三驾马车。他的早期作品以《褐色鸟群》、《迷...
评分你有没有能力承担你的命运 主持人:《江南三部曲》可以说是由桃源梦这个线索串起来的,书中几个人物经历了追逐梦想到梦想破灭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很多人物身上有很强的宿命感,让人不禁想到了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那种悲剧感。两位老师怎么理解艺术创造的这种悲剧感? 毛尖:其实...
评分乌托邦,江南,爱情 主持人:毛尖老师一直生活在上海,能不能分享一下跟格非老师相识的故事? 毛尖:我刚刚进大学一年级时有通识课程,格非老师教写作课,这样跟格非老师认识的。刚开始时我觉得他上讲台的时候蛮羞涩的。他讲话的时候非常坚定,可能又羞涩,又坚定。这个也体现...
评分《江南—<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以一个家族一百年的历史变迁,浓缩整个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承载着四代人的理想,探索着未来与希望。 作者格非,上世纪八十年代,与苏童、余华并称为先锋文学的三驾马车。他的早期作品以《褐色鸟群》、《迷...
畅快的阅读体验,深刻的世事洞察。我们向往理想,却又被理想“囚禁“,心中的执念成为下一块路砖,我们沿着这路砖走,到底是会走向更好,还是更坏?我们回过头来,感到得是欣慰,还是悲凉?而我们把这一切的一切,都称之为命运。
评分罗曼罗兰英雄主义的当代诠释,令人钦佩的不是对“桃花源”的盲目追求,而是在看透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保有最初的理想,不向生活的琐碎虚无低头。
评分罗曼罗兰英雄主义的当代诠释,令人钦佩的不是对“桃花源”的盲目追求,而是在看透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保有最初的理想,不向生活的琐碎虚无低头。
评分之前最喜欢的是第二部结尾的书信。不过最近好像更能体会生活中零距离的不堪与不洁,倒是想要抽空重读第三部。
评分故事性很强,明白作者想走魔幻现实主义风,且一章一种风格,一章章见证女主的转变,但是第二章实在崩坏,魔幻不是荒唐,整本书都是凄美忧伤的肉麻文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