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迪•希尔茨(Randy Shilts,1951—1994),1980年代初第一批意识到艾滋病问题的美国记者之一。
197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新闻专业,但作为出柜的同性恋者,在当时报社和电视台的恐同环境下难以找到全职工作。
做了几年自由记者之后,1981年,他进入 《旧金山纪事报》,成为国内新闻记者,也是全职报道艾滋病的首位记者。他一直致力于艾滋病报道,包括医学、社会、政治影响方面,他的作品因极具叙事性、将个人故事与政治和社会报道交织在一起而备受赞誉,因此,他被誉为“同性恋生活的杰出的编年史作家和同性恋问题的发言人”。
1988年,希尔茨荣获美国新闻工作者和作家协会颁发的杰出作者奖。
1999年,纽约大学新闻系将希尔茨的1981年至1985年的艾滋病报道评为“美国20世纪新闻作品100强”的第44位。
在写作本书期间,他接受了艾滋病检测,并要求医生在他写完之前不要告诉他结果,以免影响他的客观判断。在把稿件交给出版商的当天,他被告知艾滋病病毒阳性,在服用抗艾滋病药物AZT几年后,1994年死于艾滋病并发症。
发表于2025-04-23
世纪的哭泣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本书的英文名是 and the brand play on,其实讲的意境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核心就是艾滋病的传播完全是人祸。各方人物为捍卫自己的权利做出的选择,让科研没有经费,健康宣传不到位,传染源不禁止。艾滋病白白传播5年后才幡然醒悟,然而覆...
评分在疫情期间,联邦政府将艾滋病视为预算问题,地方公共卫生部门的官员则视其为政治问题;同性恋团体的领袖认为艾滋病是公共关系问题,而新闻媒体认为它是一个其他任何人都不感兴趣的同性恋问题。其结果是,几乎没有人真正去挑战艾滋病这个深重的医疗危机。 ——《世纪的哭泣》 ...
评分这是一本需要二刷三刷乃至n刷的书,虽然如此,初次看完以后仍然有很多感触。 艾滋病是一种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然而在美国,它不被看作单纯的一种疾病。因为要求性解放乃至狂欢的生活方式,同性恋群体成为这一疾病的高发人群。在此,这种疾病便与同性恋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因...
评分资本世界里,政客注重资本,形象,选票。媒体,新闻实际也受资本操作。真正关心疾病的就只有那么几个医生。那整个社会中能够关注艾滋病的人更是极少数了,所以最后传播开来也并不奇怪。以前的HIV,这次新冠肺炎的,即使以后再遇到几次传染疾病,国家的运行方式摆在这儿,民主自...
评分图书标签: 艾滋病 纪实文学 纪实 非虚构 译文纪实 美国 科普 社会学
作者以广泛而全面的新闻调查,讲了一个故事:
艾滋病,为什么会在美国流行?
为什么在这场灾难中,时间就是生命?
故事是以时间为脉络呈现给大家的,在阅读过程中,你将知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获得性免疫综合征(AIDS)是如何在美国发现并扩散的,从中你将看到影响艾滋病的大量事件及各种人物,尤其是政府部门、医疗及研究机构、同性恋组织、媒体中的个体。它在以大量事实刻画人类的懦弱、绝望、自私、贪婪的同时,也以精彩的细节呈现了人类在死亡危机时的勇气、进取、无私、悲悯。
本书1987年获得石墙图书奖,作为20世纪美国同性恋历史上最具预见性的编年史,被译成7种语言。
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93年被HBO拍成电影,共获20项提名、9个奖项,包括1994年的艾美奖。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被《时代周刊》列为“百大非虚构经典”。
写得太冗长了,总的来说就是1981年艾滋病在美国旧金山出现以后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政府没有拨款给到足够的研究经费,因为认为这是男同性恋的病,是非典型非主流美国人,直到1985年有异性恋感染的情况危急到美国白人男性后才引起重视,而这时美国艾滋病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一万。80年代美国的艾滋病泛滥和70年代湾区的性解放,公共浴室性行为有直接的关系。
评分信息量很大,细节很多,有几条叙事线:疫情与性解放以及同性恋运动的关系;科学研究的进程以及科学界的竞争;政客及异性恋群体的态度产生的影响;商业利益与人道主义的博弈。总会把艾滋病和埃博拉放在一起对比,从病毒学的角度来看很有意思。译文纪实还有一本《血疫》是写埃博拉病毒的,这两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和我对这两种病毒的印象完全一致。埃博拉短时间内爆发性特别强,来势汹汹,能造成大面积恐慌,仿佛世界末日,但快速杀死宿主的本领却限制了它们的扩张;艾滋病则是悄无声息地传播扩散,像鬼影一样,但是影响面特别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更“智慧”的病毒。
评分“艾滋病研究已经变得和政治一样肮脏,科学所具有的全部乐趣和刺激已经荡然无存。”“当我问及他们为什么愿意接收采访时,大部分人希望他们留下的某段话能有助于减少其他人的痛苦。我从未见过世间还有比这更高贵的懿行。”“在写作本书期间,他接受了艾滋病检测,并要求医生在他写完之前不要告诉他结果,以免影响他的客观判断。在把稿件交给出版商的当天,他被告知艾滋病病毒阳性,在服用抗艾滋病药物AZT几年后,1994年死于艾滋病并发症。”——书和作者都是发光的。
评分历史不会重演,只会一次次押韵。
评分不管姓社还是姓资,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一线医生和发病者先发现有问题,然后cdc和国家研究机构不给人力不给钱,一线苦哈哈地实干,结果大佬们为了发论文互踩,然后民族主义互掐,然后再加上政客互相推诿,热心团体内讧,然后进一步扩大,血库甩锅不作为……一团乱就这么乱了四年,四年里人就这么一批批地死掉,艾滋扩散到全球。书里细节特别特别充分,也只有耐着性子看,才能从字里行间看出真理——①正确的事情不会因为是正确就自动发生,需要流血牺牲;②这个年代,任何公共卫生的事情都首先是政治的事情;③最黑暗的时候也总会有人性的光一小点一小点地闪动。
世纪的哭泣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