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班底

总统班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

卡尔•伯恩斯坦,16岁时在报社当勤务工,19岁时成为新闻记者,自1966年起在《华盛顿邮报》工作。因参与《华盛顿邮报》对于水门事件的报道,获普利策奖。

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

鲍勃•伍德沃德,《华盛顿邮报》副总编,因参与水门事件和“9•11”事件的报道,两次荣获普利策奖。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卡尔•伯恩斯坦 鲍勃•伍德沃德
出品人:
页数:400
译者:杨恒达
出版时间:2019-6
价格:4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80983
丛书系列:译文纪实
图书标签:
  • 纪实 
  • 水门事件 
  • 美国 
  • 政治 
  • 历史 
  • 译文纪实 
  • 非虚构 
  • 上海译文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就是这本书扳倒了美国总统……新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关于“水门事件”的真实调查,普利策奖得主作品。

两位记者无意中发现并挖掘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丑闻,从而改写美国历史的故事。同名改编电影荣获4项奥斯卡大奖。

“就是这本书扳倒了美国总统……新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时代周刊》

“了不起的书,一部极其抓人的政治侦破作品,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纽约时报》

“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新闻报道。”——吉恩•罗伯茨,《纽约时报》前执行总编

“我们坚持我们的报道。”

——《华盛顿邮报》社论

伍 德沃德在《华盛顿邮报》刚刚工作了九个月。

1972年6月17日,星期六。伍德沃德接到本地新闻编辑打来的电话,说当天凌晨,有五个人带着照相设备和电子窃听装置,在位于水门 大厦的民主党总部的一桩盗窃案中被逮捕。

周六的新闻编辑部异常宁静,当伍德沃德开始打电话的时候,他注意到伯恩斯坦也在从事这桩盗窃案的报道。

哦,天哪,可别是他。伍德沃德想起了办公室里的一些传闻,说伯恩斯坦很有抢新闻的本事。

……

1973年4月30日,晚上9点钟,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

“有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播音员庄严地宣告。尼克松坐在他的桌子旁,桌子上一边放着他家人的相片,另一边是林肯的半身像。

总统开始发言:

“……今天,我作出了任职总统期间最困难的决定,我接受了两位最亲密的同事的辞职……在任何组织中,为首的人必须负责。所以,责任应该由我来负。我接受这一点……正是这样一种体制,使事实见诸天日……在目前情况下,这一体制包括了坚定不移的大陪审团,诚实的检察官,勇敢的法官,以及强有力的言论自由……”

……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大学时候读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有写到水门事件,只不过一篇带过了,所以知道有这件事,但是没想到真相大白的整个过程耗时两年!两位年轻的记者小心翼翼地采访,获取可靠的消息来源,分析,验证,推理,犯错,整理,一层一层,抽丝剥茧,让我觉得这哪是记者,这分明是侦探...  

评分

大学时候读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有写到水门事件,只不过一篇带过了,所以知道有这件事,但是没想到真相大白的整个过程耗时两年!两位年轻的记者小心翼翼地采访,获取可靠的消息来源,分析,验证,推理,犯错,整理,一层一层,抽丝剥茧,让我觉得这哪是记者,这分明是侦探...  

评分

鲍勃是在学生们膜拜的目光中走进教室的。他找了个中间的位置,放下包,隔着桌子和大家一一握手:“嗨,我是鲍勃。”他对每一个人这样说,用的是最简单的句法,笑容亲切得像下一刻就能成为这些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最信任的朋友。 他的入场显然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出生于1943年...  

评分

内容比较细碎,不太了解美国政府结构会比较吃力。不过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辞职的总统,水门事件很是让人好奇。平日人们对此一句话概括是总统安排人到水门大楼装窃听器,对两位年轻的记者而言却是从普通的一起盗窃案,到扯上白宫班底,负责调查本事的竟是策划本事的,以为被蒙...  

评分

“抓住钱这条线索”,在黑暗的地下停车场中,“深喉”如是说。 在许多假想(Fictional)的设定和作品中,譬如漫画《守望者》,尼克松获得了连任,并且逐渐展现出了其所谓“独裁者”的气质,在这种气质中,理所当然包括有关战争的倾向。这种气质似乎在一段时间被掩盖,掩盖在越...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水门事件的起因与结果,在维基百科里记录地非常详细,但是,两位记者一点一点披露秘密的过程艰辛大概只能读这本书后才能知晓。你可想像面临的巨大阻力和费尽心力的采访,真实与妄言之间的摇摆证实,信任与敌视中缓慢探索,更想不到虚伪狂妄“总统班底”监听与跟踪的白色恐怖,中途面临心力交瘁的信誉危机与职业危机,险些走在法律危险边缘的采访试探。 这本书说实话并不像小说那般抓人心弦动人心魄,它就是册记录的历史,环环相扣而却不敢遗漏,你若想真正的亲临历史,请好好读它,保你满意。 #2019 第121

评分

伍德沃德在《华盛顿邮报》刚刚工作了九个月

评分

怎么看怎么感觉现在川普和当年的尼克松有点像。

评分

怎么看怎么感觉现在川普和当年的尼克松有点像。

评分

很可惜,一個精彩的故事被作者流水帳筆法寫成一個庸俗的日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