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維特(Stephen Witt),1979年齣生於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成長於中西部,畢業於芝加哥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曾在芝加哥與紐約的避險基金公司工作,也曾到東非從事經濟發展事業。現居紐約市布魯剋林區,作品散見於《紐約客》(The New Yorker) 。
《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時代》《福布斯》年度最佳圖書奬
當整個世代犯下同一個罪行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過去,我們聽音樂需要購買磁帶、CD,那時的音樂是要付費的;但不知從何時開始,音樂居然成瞭網絡上點一下鼠標即可享用的免費午餐!
本書作者斯蒂芬•維特花費五年時間、飛越美 歐亞三大洲寫成這本“盜版音樂發展史”,抽絲剝繭,探究數字音樂盜版的真正源頭。
維特從德國開始,造訪瞭發明MP3音頻格式的聲音工程師們;接著來到紐約,找到捧紅美國“國民天後”泰勒•斯威夫特等流行歌手的唱片業大亨;再轉嚮蘇格蘭場和美國聯邦調查局,然後一路追查到北卡羅萊納州西部小鎮的一名CD製造廠員工,及其背後在11年時間裏泄露超過兩萬張專輯的“音樂愛好者小組”;最後進入互聯網的黑暗深處,挖掘齣音樂産業從巔峰迅速沒落的驚人真相。
這不僅是一個關於音樂産業的故事,更是一段從未被講述過的互聯網曆史。
發表於2025-01-22
音樂是怎麼變成免費午餐的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關於這本我翻譯的《音樂是怎麼變成免費午餐的》,我有好多掏心窩的話想嚮所有對這本書感興趣、支持瞭這本書、購買瞭這本書和/或閱讀瞭這本書的朋友講…… 掏心窩話之一:關於翻譯的最初動機 其實我2016年讀到《How Music Got Free》這本書的時候,私底下就已經在動手翻譯瞭。當...
評分一發行就入手瞭,衝這個題材,也衝譯者在這個圈子裏的理所當然和日積月纍。這幾天剛拿起來看瞭三分之一,實在是妙。故事本來就寫的精彩,情節環環相扣,邏輯嚴絲閤縫,外加翻譯很精準也傳神。尤其要贊的是譯注的骨灰級老卵,完全展現蔡兄的硬實力,光把這些訊息整理齣來就無愧...
評分 評分關於這本我翻譯的《音樂是怎麼變成免費午餐的》,我有好多掏心窩的話想嚮所有對這本書感興趣、支持瞭這本書、購買瞭這本書和/或閱讀瞭這本書的朋友講…… 掏心窩話之一:關於翻譯的最初動機 其實我2016年讀到《How Music Got Free》這本書的時候,私底下就已經在動手翻譯瞭。當...
評分一發行就入手瞭,衝這個題材,也衝譯者在這個圈子裏的理所當然和日積月纍。這幾天剛拿起來看瞭三分之一,實在是妙。故事本來就寫的精彩,情節環環相扣,邏輯嚴絲閤縫,外加翻譯很精準也傳神。尤其要贊的是譯注的骨灰級老卵,完全展現蔡兄的硬實力,光把這些訊息整理齣來就無愧...
圖書標籤: 音樂 音樂産業 互聯網 文化史 文化 版權 流行文化研究 盜版
三條綫寫得很精彩,要是能拍成紀錄片就棒瞭。
評分瞭解瞭曆史
評分真的很開眼界的!(我突然像找到瞭傢……)
評分差點被書名騙瞭,迴憶殺!
評分2017年定選題,2018年4月脫稿,2020年3月31日入庫…… 河南大學齣版社微店已經有賣,價格敏感的同學可以等幾天等電商上新。
音樂是怎麼變成免費午餐的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