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維特(Stephen Witt),1979年齣生於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成長於中西部,畢業於芝加哥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曾在芝加哥與紐約的避險基金公司工作,也曾到東非從事經濟發展事業。現居紐約市布魯剋林區,作品散見於《紐約客》(The New Yorker) 。
《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時代》《福布斯》年度最佳圖書奬
當整個世代犯下同一個罪行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過去,我們聽音樂需要購買磁帶、CD,那時的音樂是要付費的;但不知從何時開始,音樂居然成瞭網絡上點一下鼠標即可享用的免費午餐!
本書作者斯蒂芬•維特花費五年時間、飛越美 歐亞三大洲寫成這本“盜版音樂發展史”,抽絲剝繭,探究數字音樂盜版的真正源頭。
維特從德國開始,造訪瞭發明MP3音頻格式的聲音工程師們;接著來到紐約,找到捧紅美國“國民天後”泰勒•斯威夫特等流行歌手的唱片業大亨;再轉嚮蘇格蘭場和美國聯邦調查局,然後一路追查到北卡羅萊納州西部小鎮的一名CD製造廠員工,及其背後在11年時間裏泄露超過兩萬張專輯的“音樂愛好者小組”;最後進入互聯網的黑暗深處,挖掘齣音樂産業從巔峰迅速沒落的驚人真相。
這不僅是一個關於音樂産業的故事,更是一段從未被講述過的互聯網曆史。
發表於2024-11-22
音樂是怎麼變成免費午餐的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亞文化、法律、技術與一部音樂盜版史 ——How Music Got Free: The End of an Industry,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and the Patient Zero of Piracy, Stephen Witt, Viking, 2015 "審判長問張剋東:你是搞技術的是吧?從你瞭解來講,畫麵攔截能不能達到? 張剋東:沒有這...
評分關於這本我翻譯的《音樂是怎麼變成免費午餐的》,我有好多掏心窩的話想嚮所有對這本書感興趣、支持瞭這本書、購買瞭這本書和/或閱讀瞭這本書的朋友講…… 掏心窩話之一:關於翻譯的最初動機 其實我2016年讀到《How Music Got Free》這本書的時候,私底下就已經在動手翻譯瞭。當...
評分亞文化、法律、技術與一部音樂盜版史 ——How Music Got Free: The End of an Industry,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and the Patient Zero of Piracy, Stephen Witt, Viking, 2015 "審判長問張剋東:你是搞技術的是吧?從你瞭解來講,畫麵攔截能不能達到? 張剋東:沒有這...
評分一個十年磨一劍打造mp3音頻格式的德國工程師,一個把數韆張音樂CD上傳到網絡的工廠流水綫工人,一個曾在三大唱片廠商任職的音樂産業的教父,他們的生活會有怎樣的交集?作者交叉瞭三個人的故事,講述世紀之交數字格式和互聯網給音樂行業帶來的巨變,也把「盜版是否是非正義的」...
評分關於這本我翻譯的《音樂是怎麼變成免費午餐的》,我有好多掏心窩的話想嚮所有對這本書感興趣、支持瞭這本書、購買瞭這本書和/或閱讀瞭這本書的朋友講…… 掏心窩話之一:關於翻譯的最初動機 其實我2016年讀到《How Music Got Free》這本書的時候,私底下就已經在動手翻譯瞭。當...
圖書標籤: 音樂 音樂産業 互聯網 文化史 文化 版權 流行文化研究 盜版
1. 一段完整的盜版音樂發展史,一段從未被講述的互聯網史。2. MP3技術超前於它所在的時代,它天生適閤音樂産業,卻長期被音樂行業打壓,在市場上所獲甚少。3. 即使是唱片業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也錯過瞭與科技和互聯網閤作、打擊盜版的最佳時機。4. 唱片業與消費者的需求脫節,從輝煌到衰落幾乎發生在一夕之間,卻也有著無可奈何的必然。
評分剛看開頭就知道有多刺激!
評分原版幾年前讀過,它更像是本小說,主要選取三個代錶性人物,以三條綫索圍繞音樂載體的技術更替、音樂內容的盜版、音樂産業的興衰,梅花間竹式的循環講述彼此間的影響和應變,頗像讀鬥智類小說一樣刺激,而且其中涉及的許多內幕也往往刷新許多既有的說法,作為親曆下載盜版音樂影碟軟件的一代人來說,我們以為已經足夠瞭解一些事實,實際並非如此。
評分1. 一段完整的盜版音樂發展史,一段從未被講述的互聯網史。2. MP3技術超前於它所在的時代,它天生適閤音樂産業,卻長期被音樂行業打壓,在市場上所獲甚少。3. 即使是唱片業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也錯過瞭與科技和互聯網閤作、打擊盜版的最佳時機。4. 唱片業與消費者的需求脫節,從輝煌到衰落幾乎發生在一夕之間,卻也有著無可奈何的必然。
評分三條綫寫得很精彩,要是能拍成紀錄片就棒瞭。
音樂是怎麼變成免費午餐的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