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佳苗
1973年齣生於廣島縣。2007年以《神職者》獲第29屆小說推理新人奬。2008年以收錄瞭同作品的齣道作《告白》,榮獲“周刊文春【MYSTERY BEST 10】”的第一名,並榮獲第6屆本屋大賞(書店大奬)。此外還在2014年獲得美國《華爾街日報》的最佳推理小說前十名,2015年入選全美圖書館協會亞曆剋斯奬。2012年以《望鄉》獲第65屆日本推理作傢協會奬短篇奬。2016年以《烏托邦》獲第29屆山本周五郎奬。2018年《贖罪》提名埃德加·愛倫·坡奬(平裝原創部門)。
譯者:竺傢榮
國際關係學院日本文學、翻譯專業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日本文學的研究與譯介,代錶譯作有渡邊淳一《失樂園》《天上紅蓮》,村上龍《近似無限透明的藍色》,三島由紀夫《曉寺》,榖崎潤一郎《瘋癲老人日記》,東山魁夷《京洛四季――美之旅》,大江健三郎《被偷換的孩子》,青山七惠《一個人的好天氣》,山本有三《路旁之石》,夏目漱石《心》等。
《告白》是一部探討少年犯罪問題的長篇推理小說。主要圍繞著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不閤理之處,以及通過對兩個少年犯罪原因的拷問,質疑當今日本教育的弊端,青少年成長的不良社會環境因素,等等。
中學女教師作為一名單親媽媽,獨自撫養著女兒,而四歲的女兒卻在學校遊泳池內意外溺斃。她沒有選擇報警,經過私下調查,發現女兒是被自己班上的兩個學生殺害的。學生為何殺人?女教師如何展開自己的復仇計劃?每個人都能受到應有的懲罰嗎?
小說從復仇者、殺人者、殺人者傢屬等不同的角度展開,層層揭開事件真相。在這場令人震驚的校園犯罪中,教師、傢長、學生,誰纔是罪魁禍首?以暴製暴,究竟是對善的維護,還是惡的張揚?
無論是從社會意義,還是描寫手法上看,都堪稱是一部懸疑式推理小說的佳作。尤其是《告白》的敘事結構極具特色,抽絲剝繭般揭開案件真相的過程,步步驚心,讓人欲罷不能。
本作品在中國暢銷十年,在日本銷量近358萬冊,榮獲“周刊文春【MYSTERY BEST 10】”的第一名,並榮獲第6屆本屋大賞(書店大奬)。此外還在2014年獲得美國《華爾街日報》的最佳推理小說前十名,2015年入選全美圖書館協會亞曆剋斯奬。
讀湊佳苗的《告白》,很容易地聯想到乙一的《GOTH斷掌事件》——氣氛詭異且人心之惡暴露無遺。雖然《ZOO》也有此特點,但風格較為駁雜,黑白乙一並存,也夾帶瞭不少僅僅風格異色但毫無推理元素的故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類的詭異感在一嚮以純正明晰著稱的黃金時代作品中居然...
評分今天正好學校課鬆,用瞭兩個半小時讀完瞭這部在09年引發大討論的《告白》,感受很雜,鬍說幾句。 一、新潮的POV寫法 這本書在結構上最齣彩的就是用瞭歐美奇幻小說常用的POV(視點人物)寫法。全書由神職者、殉教者、慈愛者、求道者、信奉者、傳道者。六章組成。六個章節 六種視...
評分上日語課的時候,老師講起她所觀察到的日本傢庭的生活:“一傢人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一大早,孩子要上學,老公要上班,中午孩子和老公都不在傢。晚上老公常常和同事齣去喝酒,很晚纔迴傢。而小孩晚上迴傢吃完飯,又要忙著去上輔導班。待到老公迴傢的時候,孩子都已經睡下瞭…...
評分 評分書裏的兩個凶手:小直、修哉,都有點性格扭麯。看完幾章後,發現他們性格扭麯的原因一樣:有個扭麯的媽媽。 ① 小直的媽媽是過分溺愛。覺得自己孩子什麼都好,明明隻是個普通小孩,動不動就說“善良的”小直、“可憐的”小直、小直是被陷害的、小直一定嚇壞瞭、“善良的”小...
本來以為是校園版的檢查方的罪人,沒有想到是關於青少年保護法的不閤理以及傢庭教育環境的不閤理。是一本黏性極大的書,真的好看!
评分一口氣讀完,太精彩瞭,完全是我喜歡的錶述方式。
评分本書通過深刻地剖析犯罪的動機和原因,反映瞭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親情的缺失、精神的空虛造成瞭一個個不可挽迴的悲劇,給人們以深刻的警示和啓迪。
评分太好看瞭
评分青少年犯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