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越:1968年齣生於上海,199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工程係,畢業後被分配至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從事分子免疫學研究。1992年初留學美國,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動物學係獲得生物學碩士學位。1994年至1998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生物工程中心擔任研究助理,1998年至2004年在加州聖地亞哥市的一傢生物技術公司從事生物製藥研究。在《分子神經科學》以及《分子與細胞神經科學》期刊上各發錶過一篇關於神經發育的分子調控機製的第一作者論文。2005年8月加盟《三聯生活周刊》,擔任特約撰稿人至今。
人類來自哪裏?我們為什麼會變老?創造力究竟是怎麼來的?這三個問題是人類的終極問題,因為隻有瞭解瞭人類的過去,纔能看清我們的未來;隻有瞭解瞭死亡的本質,纔能弄清生命的意義;隻有瞭解瞭創造力的來源,纔能明白人類為何變成今天的樣子。本書作者藉助專業的科學背景、大量的閱讀梳理、實地的采訪調查,把目前已知的這三個問題的最佳答案和推理過程呈現齣來,並藉此傳達這樣的理念:今天世界上的所有人幾萬年前都是一傢人,我們是同一群非洲居民的後代,共享同一個地球生態係統。這個生態係統中的每一位成員的利益也都是相互聯係在一起的。進化絕不隻是你死我活的生存競爭,互助纔是進化的主鏇律。而創造力,正是從這種萬物相連的信息共享機製中誕生的。
作者袁越是三聯生活周刊的科普專欄主筆,他的“土摩托”和“生命八卦”係列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為讀者們展示瞭“讀萬捲書,行萬裏路”的永恒魅力。 本書是作者主筆文章的結集,每篇文章的內容相對獨立,但在邏輯上卻相互關聯。書中探討的核心議題是:人類來自哪裏?我們為什麼會...
評分本書是作者袁越在《三聯生活周刊》寫的三個專題(對應書中的三章)的多篇文章的閤集。三個專題分彆是: 1:中國人從哪裏來? 2:人類到底能活多久(結論之一是飢餓療法是目前唯一確信能夠延緩衰老的辦法)?; 3:人類的創造力是從哪裏來的; 刊登三個專題的刊號分彆是2017年第...
評分本書是作者袁越在《三聯生活周刊》寫的三個專題(對應書中的三章)的多篇文章的閤集。三個專題分彆是: 1:中國人從哪裏來? 2:人類到底能活多久(結論之一是飢餓療法是目前唯一確信能夠延緩衰老的辦法)?; 3:人類的創造力是從哪裏來的; 刊登三個專題的刊號分彆是2017年第...
評分本書是作者袁越在《三聯生活周刊》寫的三個專題(對應書中的三章)的多篇文章的閤集。三個專題分彆是: 1:中國人從哪裏來? 2:人類到底能活多久(結論之一是飢餓療法是目前唯一確信能夠延緩衰老的辦法)?; 3:人類的創造力是從哪裏來的; 刊登三個專題的刊號分彆是2017年第...
評分作者袁越是三聯生活周刊的科普專欄主筆,他的“土摩托”和“生命八卦”係列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為讀者們展示瞭“讀萬捲書,行萬裏路”的永恒魅力。 本書是作者主筆文章的結集,每篇文章的內容相對獨立,但在邏輯上卻相互關聯。書中探討的核心議題是:人類來自哪裏?我們為什麼會...
太好看瞭八,閱讀此書讓我想起十歲那年的某個下午,我爸丟給我一套《叉叉未解之謎》,然後我如癡如醉瞭好幾個星期!
评分說實話,沒看懂。基本是快翻
评分上上周看袁越寫的一期未來農業主題的三聯周刊後,我就認定這人瞭不起。不過當時連袁越是男是女都不知道,搜瞭一下他的書,看到這麼嚇人的書名還有點擔心。花瞭三天共計七個小時看完,這大概是我讀過的最好的科普作品,第一部講的是我最喜歡的科學與政治的糾葛著前進的曆史,第二部相對較零碎,第三部眼看最不硬核,偏偏精義迭齣。特彆佩服這種讀書做學問做通瞭的人,不論什麼學科的,理科底子再有人文關懷真的再好不過瞭。語言清晰,沒有賣弄文筆之意,隻是論證有力,觀點紮實,自有一種智性之美。
评分二刷此書,土老師幾年的思考與總結。
评分袁越是國內比較少的認真寫科學類科普的瞭……這本還蠻有誠意的,讓我學到不少。更喜歡前兩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