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 –1924),20世纪初叶最重要的德语作家,与乔伊斯、布鲁斯特等同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长篇小说《城堡》、《诉讼》及中篇小说《变形记》等为他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广泛、不朽的声誉。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晚季的布拉格,父亲是靠勤劳获致 中产阶层的犹太商人,个性刚毅、严酷,这一特定的时代和家庭环境在卡夫卡的个性和创作中打下鲜明的烙印:奥匈帝国的专制主义与欧洲现代潮流的悖逆,犹太民族的无家可归与受歧视、受压抑的处境,以及父亲家长制的威权,这一切都导致卡夫卡对现实世界的陌生感和异己感,他在自己的生命中深切地感受到黑格尔、克尔凯戈尔哲学中所指出的现实世界的“异化”,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完整地反映了出来。卡夫卡曾三次订婚而又三次解除婚约,一生又曾与多个女性发生恋爱。凡此种种一波三折、优柔寡断的情感经历,亦在他的小说、书信、日记中留下了印记。
发表于2025-04-06
短篇小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卡夫卡 短篇小说 短篇 德语文学 大部头打卡书 小说 奥地利文学 洪天富
本书是卡夫卡的短篇作品集。卡夫卡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多为底层不知姓名的人物,他们深受帝国官僚体制的挤压,内心充满孤独、恐惧、迷惘与不安,情节多支离破碎,从中折射出帝国末季的社会矛盾及众生世相,成为那个时代的典范之作。
人类永恒的生存困境在条分缕析的日常细节里,荒诞遥远又真切可感,以“入世”姿态描摹基于个体经验的感受,提炼出具有寓言性质的普世哲学;这些凝结了他毕生心血的短篇,读来真的泣血——“这是我的城堡,是我用手抓,用嘴啃,用脚踩,用头碰的办法战胜了坚硬的地面得来的,我的血渗透在我自己的这块土地里。”从“此身存在”出发,返回原点天问“我身处何方”,荒唐世界充满悖谬、失序、混乱,我们毫无办法脱身或反抗,默默忍受着沉默和孤独的吞噬,任由被物化异化,被真理抛弃,被谎言包围,被同类背叛,殉道者的千古寂寞。文本联系:1、动物——《乡村婚事》中提及甲虫;《一条狗的研究》中狗的主观视角;《变形记》。2、节食——《饥饿艺术家》与《一条狗的研究》。3、《回忆卡尔达铁路》是《美国》雏形,《村子里的诱惑》是《城堡》雏形。
评分卡夫卡的小说是超验性的。当一个读惯了19世纪小说的人读到“一天早晨,格里尔高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甲虫”该是怎样的石破天惊。自此之后甚至直到今天产生的所有小说都笼罩在卡夫卡的阴影之下。在这本合集中几乎每一篇都闪烁着天才的光芒,包括那些极短篇。读者无需归纳出什么主题和所谓中心思想,因为这些小说本身就是反理性的。(难以想象我今天才读卡夫卡)
评分2月大部头4打·卡夫卡对现实太过清醒,把头脑里那个“庞大的世界”撕裂了一千次,感觉到思想是炸裂的,但是描写又是冷静的,笔下的残酷的世界和无法走出的困境简直有种预言家式的描述。很丧,当困境笼罩住你的时候,你以为能走出一条路,结果世界不断倾塌下来,被抓住的时候ta告诉走错路了,然后把你毁灭。#026
评分【藏书阁打卡】2020.5.25-6.23 第一次读卡夫卡,惊喜。他怎么那么有趣呢?脑子里真是太丰富了,不时设想自己是各种动物,来观察人类,心里在默念“你们愚蠢的人类,我看得透透的了”。人情淡薄,法律权利是贵族的专属,还不忘吐槽工作。 很难想象那时候的欧洲是什么样子的,甚至觉得和一百年后的今天没什么两样,人类还是同样的,在那个洞穴里辨声,晃荡着自己纤细的腿,饥饿艺术家一样的希望别人相信自己,不时用狗眼观察着这个世界,身边偶尔也看得到《在流刑营》里那个荒诞的军官。 想读传记和日记,话说那张照片的发型太丑了。哈。
评分【藏书阁打卡】2020.5.25-6.23 第一次读卡夫卡,惊喜。他怎么那么有趣呢?脑子里真是太丰富了,不时设想自己是各种动物,来观察人类,心里在默念“你们愚蠢的人类,我看得透透的了”。人情淡薄,法律权利是贵族的专属,还不忘吐槽工作。 很难想象那时候的欧洲是什么样子的,甚至觉得和一百年后的今天没什么两样,人类还是同样的,在那个洞穴里辨声,晃荡着自己纤细的腿,饥饿艺术家一样的希望别人相信自己,不时用狗眼观察着这个世界,身边偶尔也看得到《在流刑营》里那个荒诞的军官。 想读传记和日记,话说那张照片的发型太丑了。哈。
短篇小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