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在路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美国作家,出身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的一个法裔美国家庭,自幼喜爱阅读和写作。从当地天主教学校毕业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提供的橄榄球奖学金,前往纽约就学,在此结识了尼尔·卡萨迪、艾伦·金斯伯格和威廉·巴勒斯。在哥大 就读只一年,便因与球队教练不和而辍学,继而参加美国商船队,由此开启其漂泊生涯。他一生著作丰厚,尤以《在路上》最为知名——这部记录他和尼尔·卡萨迪冒险经历的小说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让“垮掉的一代”正式走进公众视野,并使他迅速成为当时最为知名也是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他于1969年在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因胃出血不治身亡,时年四十七岁。

译者陈杰,四川成都人,文学博士,先后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四川大学,现为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文学,著有《本真之路: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小说研究》。

出版者: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美] 杰克·凯鲁亚克
出品人:
页数:423
译者:陈杰
出版时间:2020-1
价格:5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0494827
丛书系列:大鱼文库
图书标签:
  • 杰克·凯鲁亚克 
  • 垮掉的一代 
  • 美国文学 
  • 美国 
  • 小说 
  • 垮掉派 
  • 陈杰 
  • 新译本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 垮掉派的《圣经》,重新定义美国文学的世纪经典

★“垮掉的一代”研究专家陈杰教授全新译本

★ 关联阅读:乔伊斯·约翰逊《小人物:“垮掉的一代”回忆录》

★ 随书附赠:“在路上”硫酸纸书签

*******************

“生命是神圣的,每时每刻都弥足珍贵。我要 继续追逐我的星辰。”

在人生正处于低谷时,纽约的年轻作家萨尔结识了来自西部的青年迪恩,被其无拘无束的探险精神和活力四射的疯狂举止所吸引,从此踏上了横跨大陆的冒险之旅。在1947年开始的四年间,萨尔四次西行,并同迪恩一道远赴墨西哥。他们或开车或搭便车,一路上浏览风土人情、品尝世间百态,体验各种不同的人生,经历身体的狂欢和灵魂的探索。萨尔最后找到自己心爱的姑娘并安顿下来,而迪恩则一如既往地踽踽独行。

*******************

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就像它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

——鲍勃·迪伦,美国音乐家,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数百万家咖啡吧因凯鲁亚克而开张,数万亿的李维斯牛仔裤因他而被男男女女抢购……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因他而诞生。

——威廉·巴勒斯,“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有一点变得越来越清晰,那就是美国的文化结构在“萨尔·帕拉迪塞”和“迪恩·莫里亚蒂”动身上路之后就与过去截然不同了。

——安·查特斯,凯鲁亚克传记作者

《在路上》是杰克·凯鲁亚克的第二部小说,它的出版是一个历史性事件……是凯鲁亚克本人在多年前命名且作为其主要代表的“垮掉的一代”的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就如同《太阳照常升起》比二十年代任何一部小说都更能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一样,《在路上》将被视为“垮掉的一代”的宣言。

——《纽约时报》

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是二十世纪中期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凯鲁亚克用公路替代了河流,用飞速的汽车替代了缓慢的木筏,用追寻自由的嬉普士替代了追寻自由的黑奴……当哈克和吉姆从美国辽阔的主动脉漂流而下,当萨尔·帕拉迪塞和迪恩·莫里亚蒂从美国的腹地呼啸而过的时候,他们都在重塑美国文学之路。

——《纽约时报书评》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在冬日破晓的黄雾下, 一群人鱼贯地流过伦敦桥,人数是那么多, 我没想到,死亡竟毁坏了这么多人。--艾略特《荒原》 这个春节,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关在家里已经大半个月了。通常这是一年里本应最热闹的时候,本应是全体中国人集体“在路上”的日子,无论是回家团聚的,还是...  

评分

我与“垮掉的一代”第一次结缘,发生在十多年前我在S大求学的时候。 在新校区待了两年,我们回到市区,像笼中鸟重获自由,拥抱崭新的生活。室友跟我同系不同班,有一次他上课回来,跟我们眉飞色舞地描述他们翻译课的任课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如何不拘一格,如何颠覆普通学生对...  

评分

40年前的10月21日,杰克·凯鲁亚克死了。   他死于长年的酗酒,无法遏制的内出血杀死了“垮掉的一代”最伟大的作家。凯鲁亚克的第三任妻子斯特拉跟他在一起,但是她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整夜吐血不止,束手无策。当他被送到佛罗里达州的圣·彼德斯堡医院时,医生也无计可...  

评分

特别说明的是,两颗星的评价是针对文教授的中文译本而言的。 《On the Road》我先看了英文版的,再去翻文楚安的翻译版。我不能说文教授水平不高,实际上他很费力的把很多俚语都找到了中文对应。但我还要说这本书的中文译本和英文原著完全是两本顶着同一个名字的不同的书。  ...  

评分

On the Road Jack Kerouac "On the Road" is a novel that makes the reader want to go out there, seize the day, and live, live, live! Jack Kerouac, creator of the "beat generation" best sums up his philosophy as "everything belongs to me because i am poor". ...  

用户评价

评分

一口气读完的,一路充满了焦虑,大概我是永远不会让自己走投无路的人。但打心底理解为何萨尔一次又一次地要追寻迪恩,面对这个灰暗的悲惨世界,迪恩像个窜天猴,炸裂。

评分

他们是白种人,却也贫穷——如果他们是黑人,他们可以参与运动,控诉白人掠夺了他们的财产。但他们也是白人。所以他们成了这个社会上最被忽略的一群人。他们发现唯一的拯救就是不停堕落。女友可以不停地换,叶子也得不停地抽。凭什么就该是他们努力工作换来富人享福?奋斗不会让人幸福,但是堕落可以。于是这群人用灵魂深处最真实的呻吟与呐喊把千疮百孔的人生展露无遗。他们不需要目的地,因为他们“在路上”,只要搭上了车,只要车子有油能向前开,那么他们就能一路呼啸。然而车子总有报废的那天。所以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衰老。萨尔与迪恩闹了挺大一次矛盾,就是因为迪恩说他“老了”。衰老对于他们来说比什么都恐怖。至少此刻年轻着,他们可以周旋于女人堆之间,然后在警察眼皮子底下哈叶。但是老了呢?他们甚至连家门都迈不出去。然而谁都会老去啊。

评分

如果只是一如前两部中的疯狂贯穿全书,那这部小说可能就真的只是一部没有什么情节的乏味作品。但是第三部的音乐感和第四部的朝圣、乐园与失乐园感,又给人非同寻常的体验,仿佛自己也跟着激越,然后高潮,之后怅然若失。第五部的短短数语读完以后,想起第一部中萨尔·帕拉迪塞带着《大莫纳》上路了,读完第五部才知道迪恩·莫里亚蒂就是“大莫纳”,他们一开始就一直同在。而迪恩在阅读的普鲁斯特,又何尝不是萨尔的感觉之源?粗看似乎没什么情节只一味推进简单叙事的《在路上》,在熨帖翻译的加持下如同水银泻地,真仿佛读出了意识流的感觉。

评分

400多页的美国经典小说没想到这么轻松的读完了。想拥有一辆车,可以随时随地逃离,但是更重要的是有一颗不被世俗所束缚的心灵,说走就走,不回头。

评分

第四部写得真好。即兴对读所谓“迷惘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前者脱离战争烟云而无所适从,后者深陷于“文明所带来的悲伤与幻灭”,前者的游荡漫无目的,后者的疯狂孜孜朝圣,尽管两者出发点一致:他们都被世界和生活打垮。最后的墨西哥之旅是朝圣之旅,宗教意象频发于一片古老土地,生命和人类被旧福特的后视镜照亮,这也是文明世界外的原始微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