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纪俄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齐名,三人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三巨头”。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与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死屋手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地下室手记》等。
译者简介
臧仲伦,当代著名翻译家,江苏武进人。所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尤多,如《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死屋手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地下室手记》等,其他译作有《驿站长》、《钦察大臣》、《塔拉斯·布尔巴》、《往事与随想》(与巴金合译),以及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短篇杰作、亚·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剧《大雷雨》、屠格涅夫的《文论》等,影响广远。
发表于2025-04-09
罪与罚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当他没有激情的时候,他是没有智慧的。”评论司汤达的这句评价同样能总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大显性特征,读他的作品,读者的很难不被其四溢的激情所感染。重温《罪与罚》仍能感受到身心涤荡、思绪狂潮的震撼。 煌煌50万字,故事情节顺着辍学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杀死放高利贷...
评分我们都还记得,在传统东正教思想里,人生来不是为了享福的。人只有通过受苦,做牺牲者,哪怕宁愿被压迫,被践踏,按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术语——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也不许作恶,才能获得幸福。 这样的价值观在中国的语境里,无疑是极其诡异的,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是可以...
评分陀思妥耶夫斯基协同拉斯科尔尼科夫共同抛出了一个又一个关于罪与罚的问题,与此同时我接连不断的把这些问题一个又一个的抛给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拉斯科尔尼科夫,因为作为19世纪最重要的发问大师之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提出的问题压的我喘息不得,而虚无主义者拉斯科尔尼科夫...
评分我们都还记得,在传统东正教思想里,人生来不是为了享福的。人只有通过受苦,做牺牲者,哪怕宁愿被压迫,被践踏,按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术语——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也不许作恶,才能获得幸福。 这样的价值观在中国的语境里,无疑是极其诡异的,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是可以...
评分一年半以前的一篇文章,俄罗斯文学课作业。课没去过几次,怀着游戏的心态写了这篇文章。拖拖斯基老师应该被雷到了吧。 —————————————————————— 试分析《罪与罚》与《水浒传》中不同的“杀人”心态 摘要:《罪与罚》与《水浒传》这两部著作都就“杀人...
图书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罗斯 小说 俄国文学 长篇小说 俄罗斯文学 文学 心灵的天堂与深渊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彼得堡。主人公拉斯科利尼夫原在彼得堡大学攻读法律,但迫于穷困,不得不中途辍学。他衣食无着,债台高筑,四顾茫茫,便铤而走险,杀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财。为了杀人灭口,还顺带杀死了老太婆的妹妹。尽管他有一套杀人理论,在实施杀人计划后,饱受良心的煎熬和惩罚,终于去自首了。他走上了接受惩罚和服苦役之路,决心用人间的苦难来洗净自己的罪孽,洗净自己的灵魂。
卡夫卡说:“在《罪与罚》里没有任何人有罪,但罚却加诸于每个人身上。” 《罪与罚》让陀翁获得了世界声誉。不过相比之下,和个人还是更喜欢《卡拉马佐夫兄弟》。
评分当时在哈尔滨的三联书店只找到这本臧仲伦翻译的罪与罚,从2013年买来一只想找一个冬天读完,结果一直拖到了今年的最后一个月。除了抱怨下名字好长……好长,想说的是,他对穷人刻画实在太深刻了,每一个人物在现实中都能找得到对应,亦明白他这样的理由。每个星期一都陷在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里。
评分心理描写一绝,说是病态心理吧,其实它在常态的人内心中也无时无刻不潜伏着,有时候的自己也像是拉斯科利尼科夫+拉祖米欣,或是冷漠多疑或是狂热诞妄,有时也赤诚热枕却免不了被世俗左右。 看之前觉得这必定是一部紧张跌宕又阴郁的悲剧,但看后却觉得这其中细腻和常态更多一些(常态和病态怎么区分呢?我觉得它们是同一谱系中无规律滑动不可界定的)。 最悲的还是卡捷琳娜之死吧,一种过分存粹的悲,一种超过“惨”的“悲”,相较之下故事的结局反倒让人平静。马尔法彼得罗夫娜和杜尼娅的悬念实在是妙,但斯维德里盖洛夫又是为什么呢?他是无耻之徒吗?无耻之徒又怎么会爱人呢?怎么会因爱人而想死呢?或者说他是因想死所以干脆去爱人也无妨? 陀思妥耶夫斯基确实写出了人内心的全部深度,但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却是虚幻的,还带有很浓的理想主义成分。
评分卡夫卡说:“在《罪与罚》里没有任何人有罪,但罚却加诸于每个人身上。” 《罪与罚》让陀翁获得了世界声誉。不过相比之下,和个人还是更喜欢《卡拉马佐夫兄弟》。
评分现在读到,意义非凡。
罪与罚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