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帕布鲁·博奇科夫斯基(Pablo J. Boczkowski):美国西北大学传播学系教授,阿根廷媒体和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任。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科学与技术研究博士学位,曾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他的研究领域是数字文化的机制研究,近年来主要从比较的视角对阿根廷、芬兰、以色列、日本和美国的新闻消费、娱乐与技术进行研究。他已经出版了三本专著,发表三十余篇学术文章。《工作中的新闻:信息充裕时代的相互模仿》曾获2011年美国社会学学会传播与信息技术分会最佳书籍奖。
译者:周亭: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在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美国西北大学访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媒介生产研究、国际传播、大数据舆情研究。
发表于2025-02-08
工作中的新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非常推荐的一本书!很值得一读!本书作者是帕布鲁·博奇科夫斯基,美国西北大学传播学系教授,阿根廷媒体和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任。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科学与技术研究博士学位,曾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该书虽然是国外学术类书籍,但是译者翻译得非常流畅,通俗易懂。本书内...
评分从中传学实公开课了解到本书,该书从新闻消费场景的转变、新闻生产模式的转变与新闻产品的转变入手,逻辑精炼清晰。 尤其是本书的研究设计十分规范、系统,首先是对新闻生产模仿的研究,其次是对新闻产品同质化的研究,再来是对受众的网络新闻消费模式的研究,最后是对受众对同...
评分通过读书会了解到本书的框架和内容,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本对传播学子非常友好的书籍。 1、就学术研究而言。规范的研究设计,无疑给有志于投身传播学研究(特别是经验研究)的学子提供了一份精巧的模仿样本。 2、就内容话题而言。该书聚焦于新闻业突出的历时变化趋势—“生产...
评分#remix计划# 研究本身扎实、可靠,不同的读者可以各获所需,非专业阅读者可以获取有趣的知识增量(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学术阅读可以充分地与一些社会科学经典命题展开对话。而对于传播研究的研究生和青椒朋友们来说,这本书友好地提供了一个经验研究范本。看完这本书,...
评分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我有幸上过周老师的媒介生产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媒介生产领域窥得一二。翻阅到这本书时,媒介生产的新世界大门算是真正打开了。或许我们已经发现了消费新闻的场景从早餐桌的一份报纸转变为随时随地刷微博,浏览新闻客户端。我们也不再根据消息源去选择接...
图书标签: 新闻传播 传播学 新闻学 媒介生产 新闻出版传播 新闻生产 中传学实公开课 社会学
本书揭示了互联网出现后,新闻业出现的两个普遍现象和一个悖论。这两个现象分别是,首先工作场所成为了网络新闻消费的重要时空节点,许多人在上班时间和工作场景中使用互联网消费新闻;其次,网络媒体和印刷媒体在各自新闻生产的过程中不断相互模仿,不同形态的媒体在新闻议题的选择、议题的呈现和叙事的模式上越来越相似。这两个现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当代新闻业图景中的一个悖伦:新闻报道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内容的多样性却在持续下降。本书旨在通过研究新闻生产中的“模仿”机制去解释新闻媒体如何把社会知识之“多”变成了生产者和消费者选择之“少”。
是用户的选择性消费≠创造性参与 @中传学实公开课
评分今晚听了周老师作为译者的分享,感觉很有质量,在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对本书进行了详略得当的解读与介绍,尤其是结合书的内容进行的“环环相扣的”拆解,以及结合国内现在的新闻环境的讲解,感觉受益匪浅。 感谢“中传学实公开课”,感谢新传研读社以及腾讯新闻等多个机构的组织,希望有机会拜读这本书,感谢哇~ 研究过程和怀特以及后续的一系列把关人研究确实有种异曲同工之妙~
评分中传学实公开课 ——目前在县市电视台工作,感谢老师的分享。受益匪浅。
评分模仿与惯例,能够让媒体对大量且复杂的新闻进行快速打包,降低失误概率,并不断维系媒体名声。在数字时代,这种模仿和惯例反而在庞大的信息量下更为稳固并不断生产,算法推荐等弱人工智能在加剧茧房效应的同时,无形中也在固化媒介间的监看与模仿。同质化是好事吗?该怎样破除同质化的循环?因智能手段而愈发强大的类型化新闻生产格局下,新闻人的未来又在哪里?这些都我们需要不断思考。非常感谢周亭老师的分享!@中传学实公开课
评分周老师在remix教育直播间的分享也太有趣了吧!举的例子好接地气哇!老师还解答了我的问题!分享会上印象比较深的是老师讲的“消费场景的转变到新闻产品的变化中间经历的是什么”这一个问题。经历的是什么呢?信息充裕时代的模仿。那么,这个模仿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看书吧!
工作中的新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