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村福美(1924— ),1924 年生于日本滋贺县。染织界的“人间国宝”,随笔家,以使用草木染的线编织的紬丝织物而闻名。作为日本国宝级的染织艺术家,今年96岁高龄的志村福美,是目前在世的唯一一位与柳宗悦、河井宽次郎等民艺运动家有过密切交往的大师,见证过一个辉煌的手工艺 时代。
59岁获第一届京都府文化功劳奖,62岁获颁紫绶褒章,66岁获得“人间国宝”称号,69岁被评为“文化功劳者”,90岁获有“日本诺贝尔”之称的“京都奖”(思想·艺术部),91岁被授予日本文化勋章。作品藏于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滋贺县立近代美术馆、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等多个美术馆。
◆日本染织界“人间国宝”自传性散文;
◆ 大佛次郎奖获奖作品;长销日本三十年的经典之作,首次国际授权
◆日本政府授予她文化勋章(国家最高荣誉)和文化功劳者称号;NHK为其拍摄纪录片
◆各大顶级美术馆收藏竞相收藏她的作品;日本国民则将她誉为“色彩与光的诗人”
◆由柳宗悦指 路,与白洲正子深交,被皆川明尊为大师,糸井重里称她的传奇人生“只可憧憬,无法模仿”
◆千年古典中所形容的植物色彩,如何经由艺术家的手显形,变为人类衣着上的色彩,映照着我们从何而来的玄妙
◆大师的光环之下,这是一个女儿、一位母亲,如何被艺术拯救,在手艺与自然之间往还的一生
———————————————————————————
内容简介
日本染织界“人间国宝”志村福美的第一本自传性随笔集,初版即获大佛次郎奖(该奖表彰在历史人文领域有杰出贡献的散文作品),并屡次再版,长销三十余年不衰。除了多个版本的单行本、文库本,还出过特装本(典藏本),如今已成为日本学生必读的散文佳作。此次不仅是志村福美的第一部中文版著作,也是这部经典作品的国际首次授权。
这本书里志村福美以诗性之眼,向我们展现她在染织道路上,对汲取大自然色彩最初的探索和思考,以及其中种种无与伦比的体验,是了解这位染织大师和日本现代民艺的必读之作。
诗人大冈信作序推荐,他写下:“在这本书中,我们与一位染织家相遇,了然她的思想,领悟生命只有一次的真意。同时,通过对一色一生的凝视,我们能不可思议地从其深处,窥得多色一生的人生真相。”
最大的感触是,如书中所说,志村福美(Shimura Fukumi)确实是“被选择的人”,“能够创造的人,与必须模仿才能活下去的人,是天生决定的”。她流淌着和哥哥一样的艺术基因,有同样热爱染织的母亲的鼎力支持,更有着无数前辈们在创作上指引方向,但,更重要的是,她有着一颗澄澈...
评分从嵯峨释迦堂前向北回溯的那条路,被称为爱宕街道。放眼望去,平缓的小仓山就在眼前,二尊院、落柿舍、厌离庵也分布其中,构成一个安静的角落。我熟悉的一家和服腰带店的主人就曾住在那里。家虽小,却五脏俱全,四五台手织机下做出的织品非常好。然而,店主的手艺虽好,却和大...
评分把志村福美比作日本印染界的美空云雀一点都不为过。她穷其一生,历经磨难,在色彩的世界苦心专研,最后达到超脱的境界。任何一门手艺做到极致,都不再是单纯的重复,而且美的证悟和修行。王国维曾说过人生有三个境界,第三个境界便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评分选题不错。译文整体风格也不错。但个别句子译得有些翻译腔,有些词细看不太妥当。 图片较少。当初看推广介绍的时候,以为是图文并茂图片很多的书,到手后发现插页只有十几页,与预期相比不免有心理落差。 内容而言,本来以为会是全部讲染色的,结果到手后发现,很多篇幅与此无...
日本传统色里有“空”,迹近于今时的穹廓,寒潮过去,天清气朗。纵使阴霾有临,这样轻逸的蓝仿佛禅音叩门。志村福美的这部自传性散文,亦可让人静心。与友人书简,谈折梅,花红柳绿,说芬芳是女人内心的颜色。然后,追寻丝线的颜色,踏上探访民艺之路,呈现染织技艺、历史与现状,她如此思慕着这门古老缓慢的手工行业,愿为做一色而用尽一生。最后部分,留给了家庭,留给了母亲,留给了往昔,曾经,母亲为了家庭的安稳不得不放弃心爱的织作,福美亦有受困而束缚之时,她的幸运是可以比母亲走得更远,“义无反顾地做下去吧。”她对自己说道。
评分在病重的哥哥床边读卡拉马佐夫兄弟。对美的追求进步自我折磨,但除此之外生活有什么价值呢,总得找比自己更高的东西。另外日本女性太难了,非得死老公或者离婚才能有自己的事业,书中几处自我贬低的话让人翻白眼(“女性掌控力比较低”),作者明明是三十二岁离婚带两个小孩、感悟力毅力惊人的了不起人物。
评分最近接触了一点色彩相关工作,读了这本书反而祛魅。蓝染和草木染细节很有意思,《烛》和《松风》很美丽。作者确实对美足够细腻敏感,又很有文化修养。但是——后半段不知道为什么读起来是太宰治小说和职场指南的感觉——要发展各方面有审美不要只做螺丝钉(。以及看到作者父母熟识柳宗悦就减淡了感动。我果然是个俗人lol
评分货真价实的书总是比不过过度营销的书,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看到好书,因为它就在那里,而懂的人一定会遇到
评分让染织的门外汉都读得津津有味,果然一门手艺研究到极致,就是近乎哲学的境界了,对每一种颜色个性的把握及其精准。作者颜色比作音阶,哆与咪之间横亘着无尽的微妙音色,很妙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