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阿·瑞恰慈(Ivor Armstrong Richards),1893年2月26日出生于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美学家、诗人、语言教育家,曾在英国剑桥大学(1922-1929)、中国清华大学(1929-1930)、美国哈佛大学(1944-1963)任教授,“新批评派”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艾·阿·瑞恰慈是20世纪开宗立派的人物,他的理论学说离经叛道,另辟蹊径,自成一家之言。在批评、语言学、美学这三个人文学科的领域内,不论在理论建树还是在实践运用方面,他都作出了富有独创性的突出贡献。瑞恰慈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和沟通中西文化的交流使者。他的学术思想不仅对英美学术界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他的著述和学说在中国的学界也引起了两代人的重视和研究。因此比较全面地介绍他的著作应该说是一项必要的工作。
发表于2024-11-22
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文学理论 I.A.Richards 新批评 文学 newcritism 精神分析 文學評論 LiteraryTheory
在线阅读本书
Reissue of this classic work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riticism which argues that literary criticism is essentially a branch of psychology, dealing with the states of mind induced by the experiences communicated by art.
选读了其中五章。面对传统文学研究的压力,有趣的是Richards是如何运用科学话语来built canon of English literature的(比如用认知科学来解读诗歌...
评分不是那么好读的,前三章提纲挈领。批评的理论困境在于寻求经验的相似性和可比性;第二章评价需要局限到审美经验中,规避价值判断艺术才能自主;第三章批评语言左右审美经验,区分了作品的鉴别与技艺。中间提到审美协助道德完善,批评化无序为秩序,最终达到和谐的境界。
评分读了一个多礼拜,第一本啃下来的专业书,迷糊还有点想吐,好多也没看懂。首先,艺术不能和普遍经验割裂,而普遍经验的价值论便是真善美合一的。其次,对艺术的评判不能看作者意图,因为艺术作品是作者的无意识,而读者也要抛弃自己的情感预设,以审美经验来评判艺术,艺术的指向并非简单的思想,而是复杂性。再次,从本体的角度,诗的语言,即emotive language,是语言的本质,而这种语言背后的态度,是以emotive belief为基础,在诗性经验中才能获得,单纯的认知并非诗的本质,而是要把认知功能与情感功能分开。最后,当然,瑞恰兹确立了批评的本体性,文本的批评导向普遍经验,因而可以实现trinity。
评分不是那么好读的,前三章提纲挈领。批评的理论困境在于寻求经验的相似性和可比性;第二章评价需要局限到审美经验中,规避价值判断艺术才能自主;第三章批评语言左右审美经验,区分了作品的鉴别与技艺。中间提到审美协助道德完善,批评化无序为秩序,最终达到和谐的境界。
评分选读了其中五章。面对传统文学研究的压力,有趣的是Richards是如何运用科学话语来built canon of English literature的(比如用认知科学来解读诗歌...
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