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1920—1969),青年时期就读于哈佛大学,二战时应征入伍,战后回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51年,经费正清推荐,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1969年不幸溺水身亡。列文森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国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美国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视野广阔、才华横溢,被同仁誉为“莫扎特式的历史学家”。以他名字命名的“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是美国中国学领域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代表作为《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1953)、《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1965)、《革命与世界主义》(1971)。
发表于2024-11-24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发现自己除了写作业外,平日绝对不会多敲半个字。。不过话说最近是集中还债日了 一 、 本书为约瑟夫.列文森(Joseph R.levenson)最为重要的著作,也是谈及西方学界的中国(近代)史学研究时绝对无法跳过的代表作。尽管书中的有些观点,后人没有理由不怀疑,但是,撇开对最...
评分列文森著作在国内出版只有两本,一本是本书,还有本是《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作为一个如此目光如炬的历史学家,只留给人们这区区几本著作,倒是一帮庸才一本一本的垃圾向外狂喷,不禁令人有天妒英才之撼。 列文森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我认为是善于在不同文化比较中发...
评分列文森著作在国内出版只有两本,一本是本书,还有本是《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作为一个如此目光如炬的历史学家,只留给人们这区区几本著作,倒是一帮庸才一本一本的垃圾向外狂喷,不禁令人有天妒英才之撼。 列文森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我认为是善于在不同文化比较中发...
评分长假按说是不该呆在家里的,然而本来就没有安排,“龙王”台风的来袭倒是让我心安理得的坐下来翻翻那些买来以后就成了摆设的书。 翻开列文森的名著《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才发现给这本书写序的是郑家栋,就是那个把六个"妻子”带到美国去的儒学大师。郑教授当然可能是被迫...
评分图书标签: 海外中国研究 列文森 儒教 历史 思想史 文化 汉学 文化研究
本书为列文森最重要的著作,也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代表作。在饱含思辨的流畅叙述中,作者从哲学思想、官僚制度、政治文化、社会心理和理想人格等层面,生动分析了儒家文化的精神特质以及儒家社会与政治的本质特征,重点论述了儒家文化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角色与命运,洞见迭出。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命题,如传统与现代、历史与价值、保守与激进、东方与西方、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等,在本书之后的众多甚至是任何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著作中,都可见到对这些问题或明或暗的回应。而列文森的价值早已超出了著作本身,他的思考与写作方式,他提出问题的角度,至今仍启发着一代又一代学人。
——————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研究者,而是一个创造的天才,后来者必须努力跟上他的脚步……作为老师,我为此而自豪。 ——费正清
对我而言,他不仅是一位亲密的友人,更是一个不会枯竭的思想灵感的源泉。与他的交谈也不仅是令人愉快的,并且能够不断地刺激你产生新的视域与观点。 ——史华慈
很自然,列文森对于官僚—君主制的描述已经且将会被后来的学者所修正,但是,其尼采式的暗示——人们可能将自我的局限强加于他人以服务于自身权力——将作为其论述的核心长存下去。如其许多洞见一样,官僚—君主制这一概念也将继续提醒人们,悖论旨在揭示真理的一个未知片段。
——魏斐德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是一个天才人物写的一部天才的著作,一部现代经典,西方“中国研究”一个时代的象征。很少有哪一部著作能够引发如此普遍的关注,如此持久的讨论与争论。尽管70年代以来批评之声就不绝于耳,人们却始终无法回避它所提出的问题。
——杜维明
列文森被称为“莫扎特”式的史学家,殊非过誉。翻译略显蹩脚,把老子弟子“关尹子”翻译成“观音子”也是醉了
评分说实话,不是太能理解这个天才的逻辑。。。他看到的是火星的另一个中国吗?
评分半个月时间才读完这本书,主要是不是因为作者写的抽象,而是翻译者的问题。这部书先是叙述了近现代儒教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科学技术的冲击下不断溃败最终成为历史的回忆,然后分析儒家与君主制的关系,在这里寻找儒家作为历史属性的特质,最后写到儒家成为历史,共产主义的兴起取而代之。尽管列文森的观点稍有偏颇,但这部书仍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审视中国儒家的角度。此外,这部书使我对共产主义略有改观。在当时新与旧水火不容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却将二者兼容并包进来。我不同意儒教已死的观点,也许它只是通过另外的一种形式在中国继续生长,并未因文革而中断,但是时代已经不需要儒家这样的人物了,专业化工具化既是今天的必然趋势也是人异化的悲剧。评价列文森这样的学者与思想家,“正确”与“错误”的判断远远不是问题的全部。
评分半个月时间才读完这本书,主要是不是因为作者写的抽象,而是翻译者的问题。这部书先是叙述了近现代儒教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科学技术的冲击下不断溃败最终成为历史的回忆,然后分析儒家与君主制的关系,在这里寻找儒家作为历史属性的特质,最后写到儒家成为历史,共产主义的兴起取而代之。尽管列文森的观点稍有偏颇,但这部书仍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审视中国儒家的角度。此外,这部书使我对共产主义略有改观。在当时新与旧水火不容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却将二者兼容并包进来。我不同意儒教已死的观点,也许它只是通过另外的一种形式在中国继续生长,并未因文革而中断,但是时代已经不需要儒家这样的人物了,专业化工具化既是今天的必然趋势也是人异化的悲剧。评价列文森这样的学者与思想家,“正确”与“错误”的判断远远不是问题的全部。
评分高中时候的读物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