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文
1986年生,历史学博士,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现为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唐代政治史与民族史,著有《从胡地到戎墟:安史之乱与河北胡化问题研究》。
发表于2025-01-03
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在我们的印象中,杜甫好像一直是那个忧国忧民风霜满面的老人,他好像从来没年轻过。然而,生于公元712年的杜甫,却也是盛世玄宗朝的同龄人,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是与大唐的命运相交织的。 《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这本书独辟蹊径,聚焦杜甫的前半生,也是大唐安史之乱前的盛世时...
评分杜甫是幸运的,因为他生在大唐;杜甫也是不幸的,因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不得不经历了人的跌宕起伏。 王炳文写的《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让我们从历史的的大背景下来了解一位伟大的诗人,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才子。 很多人都喜欢杜甫,因为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谪仙,...
评分杜甫是幸运的,因为他生在大唐;杜甫也是不幸的,因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不得不经历了人的跌宕起伏。 王炳文写的《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让我们从历史的的大背景下来了解一位伟大的诗人,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才子。 很多人都喜欢杜甫,因为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谪仙,...
评分公元755年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发生安史之乱。在此之前,大唐所开创的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众多盛世中最辉煌的一个,它是中国历史的骄傲。但是安史之乱将它葬送了。 这一场突如其来,又蓄谋已久的危机,不仅摧毁了大唐锦绣河山,更令无数人流离失所,苦痛伤亡。有一位诗人,是这...
评分在我们的印象中,杜甫好像一直是那个忧国忧民风霜满面的老人,他好像从来没年轻过。然而,生于公元712年的杜甫,却也是盛世玄宗朝的同龄人,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是与大唐的命运相交织的。 《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这本书独辟蹊径,聚焦杜甫的前半生,也是大唐安史之乱前的盛世时...
图书标签:
“如果将唐史研究比为一场考试,那么杜甫几乎是在把答案展示给你看,只不过他的手势和暗号需要解读。”
对于诗圣杜甫,从来不缺少研究。但宋代以来,诸家对杜甫生命历程的划分多侧重后半段,关于杜甫的前半生很少有深入考证,以至杜甫的实际生命史划分不均衡,人生前三四十年关注不多,而这恰恰是他思想和认知的形成发展期。
本书聚焦杜甫的前半生,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唐史研究,将杜甫置于8世纪的家族、社会、政治斗争以及地缘格局中,考证并还原出一幅杜甫当日所目睹、所身处的历史图景。
————
作者的初衷是希望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将杜甫置于8世纪的家族、社会、政治斗争以及地缘格局中,考证并还原出一幅杜甫当日所目睹、所身处的历史图景。这个初衷是实现了的。这需要对于事实的洞悉,对于杜甫的熟稔,能够对杜甫前半生涉及的人事进行极其细致的勾稽与考证。此书读来不觉烦琐,不觉枯燥,饶有兴味,值得推荐。——张国刚(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在杜诗的接受和阐释中,围绕“诗史”说出现了很多的议论,汇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作者在此书中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以作为微观个体的杜甫为视角,还原他所看到的诸种历史图景”,并借以摆脱“大历史”的写作模式。就已看到的“盛世”这一部分来看,其中有对杜甫家世及其青少年时代更细致全面的复述呈现,也包括对杜并“吉州之案”等重要事件更近情理的分析,对于认识杜甫这位重要性无可替代的诗人以及他所生活的那一时代,都有新的启发。——谢思炜(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还原杜甫的历史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还原盛唐王朝的历史场景。之所以称之为“诗圣”,就是因为老杜的盛世情怀与人文关怀;之所以称之为“诗史”,就是因为老杜的史诗书写与时代记忆。这是杜甫伟大的地方,也是王炳文博士这本书值得特别关注的地方。《杜甫的历史图景》,一本值得你放在案头常读的好书。——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杜甫被称为“诗史”,本书则尝试将杜甫的人生嵌入盛唐历史之中。作者运用对唐代政治、制度、文化诸方面的知识,钩沉杜甫前半生与盛唐政治变迁的关联,展示了一个更具“历史场景感”的杜甫。——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本书主要是从家族史、家庭史及宫廷史等视角入手,从杜甫的外家崔氏讲起,然后过渡到杜甫的家庭,再追溯杜甫的一生。共分为九章,从杜甫的家世开始讲述,然后按杜甫的人生阶段进行划分,叙述这位伟大诗人的一生,也从侧面展现当时的盛唐气象。
评分杜甫比李白小整整11岁,古代的代际差异可能比现代的要大不少。印象中杜甫遇见李白时还是个毛毛头,而后者正是少年初长成的意气风发之时。最感动的是“从宋州城中酒肆相扶而出的李、高、杜三人醉眼迷离,沿街往城南而去,登上了兔园中的吹台,极目远眺,怀古抚今。”这种互为欣赏、惺惺相惜的情感如此可遇不可求。想了一下,虽然古代通信方式如此不发达,这种相聚极为难得,但是现代又何尝不是呢,有时反而更难遇见~
评分对理解杜甫家世及早年有帮助
评分2月8日—3月12日读。2024年读完的第一种书。感谢浦睿文化的@於篱老师赠阅,自《从胡地到戎墟》之后读到的作者王炳文老师的第二部作品。与前一部的学术研究专著不同,这一部“杜甫的前半生”令我对青年学者融考证与叙事为一炉的历史叙事作品有了新的认识,值得一读。工作繁忙,断读的天数非常多,读得最多最连贯的部分还是在腊月廿九的回嘉高铁上,读了后边忘了前边,目前最深的记忆点就是“杜甫是李世民的儿子的外孙女的外孙”——本书中的杜甫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之下的唐代大家族士人,是生活在玄宗朝政局嬗变、“文学派”势力浮沉、边将崛起等历史图景中的普通一人。他人生最初四十多年周旋奔走、交游投献的求仕主线对理解755年之后的十五年有着莫大关系,而在这最后十五年,与玄宗朝同龄的杜甫才逐渐成长为我们印象中的那位“诗圣”。
评分除了中古史研究领域早已汗牛充栋的士族家族史研究外,士族家庭史研究更能让人们感受到士族中不同家庭在不同领域各异的样态。本书研究的杜甫及其家庭史便能清楚地理出一条关于武周到玄宗朝「文学派」兴衰起伏的主线,包含了作者及以往学界以杜甫父祖及其本人视角出发的关于武周至玄宗朝以张说等人为代表的「文学派」的研究内容。从杜甫早年与父亲一道进行的与文学派旧识关系的交游到中年自身在长安更广阔交游的体验,也能感受到杜甫如身不由己的白鸥般的无力感。杜甫的图景中包含的既有如「是非张相国」这般对文学派的挽叹,也有如「家声庶已存」这般求仕中如释重负的解脱感,而更鲜明的是如其「疏顽临事拙」的自嘲。在长安的城市空间里,在理想与现实的分叉路前,曾作为理想化身的友人们在时间的磨砺下与理想渐行渐远,杜甫最终无力并踉跄地走向了后者。
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