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文
1986年生,历史学博士,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现为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唐代政治史与民族史,著有《从胡地到戎墟:安史之乱与河北胡化问题研究》。
发表于2024-11-07
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关于杜甫,似乎不需要刻意多说些什么。有唐一代,即便别的诗人不怎么熟悉,还能不知道杜甫吗?即使不能一下子就顺利背出杜甫的知名诗作,难道还能背不出那首《春望》,不知道“三吏”“三别”吗?但其实,除了那个似乎非常熟悉的杜甫,还有他的另外一些方面,很多人似乎也并不...
评分 评分杜甫家其实以前很富有,他们也是士族门第,可惜到了唐代,由于科举取代了士族的传承,他们的运气就渐渐消失了。 唐朝自李世民建立唐朝以来,国运兴旺世称“贞观之治”,一连三代(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都是国泰平安,即使在武则天时代有过一段动荡,也只是上层没有影响到社...
评分杜甫是幸运的,因为他生在大唐;杜甫也是不幸的,因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不得不经历了人的跌宕起伏。 王炳文写的《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让我们从历史的的大背景下来了解一位伟大的诗人,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才子。 很多人都喜欢杜甫,因为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谪仙,...
评分杜甫是幸运的,因为他生在大唐;杜甫也是不幸的,因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不得不经历了人的跌宕起伏。 王炳文写的《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让我们从历史的的大背景下来了解一位伟大的诗人,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才子。 很多人都喜欢杜甫,因为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谪仙,...
图书标签:
“如果将唐史研究比为一场考试,那么杜甫几乎是在把答案展示给你看,只不过他的手势和暗号需要解读。”
对于诗圣杜甫,从来不缺少研究。但宋代以来,诸家对杜甫生命历程的划分多侧重后半段,关于杜甫的前半生很少有深入考证,以至杜甫的实际生命史划分不均衡,人生前三四十年关注不多,而这恰恰是他思想和认知的形成发展期。
本书聚焦杜甫的前半生,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唐史研究,将杜甫置于8世纪的家族、社会、政治斗争以及地缘格局中,考证并还原出一幅杜甫当日所目睹、所身处的历史图景。
————
作者的初衷是希望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将杜甫置于8世纪的家族、社会、政治斗争以及地缘格局中,考证并还原出一幅杜甫当日所目睹、所身处的历史图景。这个初衷是实现了的。这需要对于事实的洞悉,对于杜甫的熟稔,能够对杜甫前半生涉及的人事进行极其细致的勾稽与考证。此书读来不觉烦琐,不觉枯燥,饶有兴味,值得推荐。——张国刚(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在杜诗的接受和阐释中,围绕“诗史”说出现了很多的议论,汇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作者在此书中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以作为微观个体的杜甫为视角,还原他所看到的诸种历史图景”,并借以摆脱“大历史”的写作模式。就已看到的“盛世”这一部分来看,其中有对杜甫家世及其青少年时代更细致全面的复述呈现,也包括对杜并“吉州之案”等重要事件更近情理的分析,对于认识杜甫这位重要性无可替代的诗人以及他所生活的那一时代,都有新的启发。——谢思炜(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还原杜甫的历史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还原盛唐王朝的历史场景。之所以称之为“诗圣”,就是因为老杜的盛世情怀与人文关怀;之所以称之为“诗史”,就是因为老杜的史诗书写与时代记忆。这是杜甫伟大的地方,也是王炳文博士这本书值得特别关注的地方。《杜甫的历史图景》,一本值得你放在案头常读的好书。——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杜甫被称为“诗史”,本书则尝试将杜甫的人生嵌入盛唐历史之中。作者运用对唐代政治、制度、文化诸方面的知识,钩沉杜甫前半生与盛唐政治变迁的关联,展示了一个更具“历史场景感”的杜甫。——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兔年最后一本。彼时的李邕,已作为文坛巨擘享誉天下,尤其擅长碑志的撰写。同时,他还具备深厚的书法造诣,后世流传着“右军如龙,北海如象”’的说法,借佛家之语将其与王羲之并尊为书法史上的“龙象”,足见其成就之高。文章书法的大手笔,加上豪爽好利的性格,使李邕久有卖文获财之名。州县府衙、寺观庙宇以及豪门大族,干谒李府求购墨宝者络绎不绝。久而久之,李邕的碑文散播四方,坟前塔下皆可见其碑志,所谓“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各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萧萧白杨路,洞彻宝珠惠。龙宫塔庙涌,浩劫浮云卫”。李家也由此积累了巨额财富,屋宇瑰丽,室内铺着织物地毯,杜甫称为“丰屋珊瑚钩,骐驎织成罽”(《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这些都与传统的文士形象相去甚远,难免令时人侧目。李邕的高调行为引发了中书令张说的反感。
评分似多想象之辞。
评分除了中古史研究领域早已汗牛充栋的士族家族史研究外,士族家庭史研究更能让人们感受到士族中不同家庭在不同领域各异的样态。本书研究的杜甫及其家庭史便能清楚地理出一条关于武周到玄宗朝「文学派」兴衰起伏的主线,包含了作者及以往学界以杜甫父祖及其本人视角出发的关于武周至玄宗朝以张说等人为代表的「文学派」的研究内容。从杜甫早年与父亲一道进行的与文学派旧识关系的交游到中年自身在长安更广阔交游的体验,也能感受到杜甫如身不由己的白鸥般的无力感。杜甫的图景中包含的既有如「是非张相国」这般对文学派的挽叹,也有如「家声庶已存」这般求仕中如释重负的解脱感,而更鲜明的是如其「疏顽临事拙」的自嘲。在长安的城市空间里,在理想与现实的分叉路前,曾作为理想化身的友人们在时间的磨砺下与理想渐行渐远,杜甫最终无力并踉跄地走向了后者。
评分“诗史互证”的正确打开方式。杜诗向称“诗史”,因而从古至今不少人注杜往往流于穿凿附会,认为某首诗必定指涉某事,这种方法对于理解“史”就太过狭隘了。而这本书则是从职官、地理、墓志等方面入手,对杜甫的家世、生平以及作品系年进行考订,从政治制度、社会状况、内外局势等维度上建构起立体盛唐中一个渺小的中青年杜甫。这对理解杜甫相当重要。 作者在叙事结构上也颇有用心,章节层层递进,娓娓道来,远近景来回切换,好像在手机上用两个手指自如地调整图片大小和清晰度,阅读体验上佳。 此外,书后附的职官表、杜甫年表,颇为详细明晰,十分有助于阅读。
评分似多想象之辞。
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