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科学的文化史

中国近代科学的文化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 A. Elman)1946年出生。1968年获美国汉密尔顿学院学士学位,1980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东方学博士学位。1992-1997年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学术副主席,1992-1999年任该校《中国科学》杂志编审,1997-1999年任该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1999-2001年,艾尔曼作为梅隆访问教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传统中国文明研究。2002年,正式出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历史系教授。他的教学和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思想与文化史,1000-1900年:中华帝国晚期科技史,1600-1930年;中日文化学术交流史,1600-1850年。艾尔曼教授著述颇丰,著作主要有:《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的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1984年第1版,2001年第2版)、《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1990)、《晚期中华帝国科举文化史》(2000)、《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科学在中国,1550-1900》(2005)等。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美)艾尔曼
出品人:
页数:268
译者:王红霞
出版时间:2009-8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553556
丛书系列:复旦文史丛刊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艾尔曼 
  • 科学史 
  • 文化史 
  • 历史 
  • 科技史 
  • 科学文化史 
  • 科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国近代科学的文化史》内容简介:这本教科书描述了16世纪中叶(1550年)以来中国的现代科学、医学和技术的文化史。它同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耶稣会士对中华帝国晚期的影响,以及1840年至19世纪末的现代中国早期的新教时期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有一种持续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帝制下的改革家、早期的共和党人、国民党骨干和中国共产党全都把科学和技术看作是最应该优先考虑的事物。然而,我们过去总是低估了科学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实际上,我们对所有20世纪以前的中国自然研究还停留在认识不足的地步。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其实是On their own term的缩写版,是做用作课堂教材的。可是感觉作者编撰的时候可能太匆忙,条理不够清晰。尤其是导言中的结构与后面的正文不相对应。要想了解作者对明清科技史的研究,还是要读On their own term。  

评分

在翻开袁江洋的《科学史的向度》一书时,他就曾提到过一个国家科学的发展最终归于文化问题。相似的是,罗素在他1922年写成的《中国问题》时,也写到过他个人认为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世界,文化问题最为重要。所以在书店看书的时候一下子就被这本书的题目吸引过去了,想看看对...  

评分

对本书并没有采用分析阅读的方法,因为有兴趣,并且艾尔曼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历史学家,文笔也好,作为忙里偷闲的日常阅读,在此只做一些简单记录,都是较为粗浅的思考。 本书以中国为视角,观察在中国大地上的前近代科学发展样貌,介绍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1550-1900)中国现...

评分

在翻开袁江洋的《科学史的向度》一书时,他就曾提到过一个国家科学的发展最终归于文化问题。相似的是,罗素在他1922年写成的《中国问题》时,也写到过他个人认为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世界,文化问题最为重要。所以在书店看书的时候一下子就被这本书的题目吸引过去了,想看看对...  

评分

好幾年前,艾爾曼就告訴我,他之前的兩種書翻譯的不太好。這一冊,似乎也是如此。 這書是七月中旬他給我的,因為其中涉及到晚明清初科技在中國的傳播問題,與我之前所寫《古今圖書集成》的文章有關,他特意請我傳給他。不過,讀下來,發現他似乎與我的認識有所不同。比如說蒙養...  

用户评价

评分

艾尔曼的书怎么都像是材料汇编,读得很不痛快

评分

他和费正清属于西方世界两个类别的中国史研究学派,我更喜欢他的立场和观点

评分

如果是作为专业研究来看当然是很好的,但是作为者拓展视野的读物的话,这本书未免太无趣了,行文不够凝聚,内容散了一些

评分

觉得应该加一星给艾大爷对于欧洲知识社会的把握。

评分

论述相当精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