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禾,哥伦比亚大学终身人文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1990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曾任伯克利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系跨系教授及讲座教授,以及密歇根大学比较文学和亚洲语言文化系跨系教授及讲座教授。1997年获美国古根汉(Guggenheim)学术大奖。英文学术专著有:Translingual Practice(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年),Token of Exchange(主编,杜克大学出版社,1999年),The Clash of Empires(哈佛大学出版社,2004年),Wrirink and Materiality in China(与Judith Zeitlin合编,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出版,200 3年);中文专著有:《语际书写》(香港天地出版社,1997年;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持灯的使者》(主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跨语际实践》(Translingual Practice一书中译本,三联书店,2002年,2007年)等。
发表于2025-02-24
帝国的话语政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越来越觉得,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提出的“政治无意识”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识形态和政治观念的阴影总是深深渗透在文本与叙述当中,防不胜防。而一个学者的锐利就体现在这样的时刻:将那些难以察觉的政治欲望从文本的深井中打捞出来,这些打捞物宛如危险边缘的警戒...
评分 评分在中国古代文书典籍中,华夷这个词具有丰富的含义。我对此做了一定的总结,如下: 1. 政治地理概念。出自《周礼》职方氏,王畿之外分九服,夷服去王国七千里。华的含义就是中央行政区。这不单单是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政治地理概念。华就是中央政权所在地。中国古代按照...
评分中国近代史研究之所以是一门显学,那是由于古老的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首次碰撞的结果,古与今,新与旧,传统与现代,进步与落后,世界史上两个文明遭遇之后的所有可能性都在这里汇聚,自然能吸引众多研究者的兴趣。但稍微了解一下近些年近代史研究方面的著作就会发现,尽管近代...
评分语词的冲突绝非小事,它凝聚和反映的是两个帝国之间的生死斗争,一边是日趋衰落的大清国,另一边是蒸蒸日上的大英帝国。谁拥有对“夷”这个汉字的最后的诠释权,谁就可以踌躇满志地预言这个国家的未来。 ——刘禾 语言文字只是黑暗世界的一盏灯,产生实际塑造作用的大部...
图书标签: 刘禾 海外中国研究 历史 思想史 政治学 政治 文化研究 帝国
本书聚焦于19世纪晚期大清朝与英国之间的“帝国碰撞”,对“帝国”问题进行了跨文化的历史研究。作者以主权想象为中心,着重分析法律、外交、宗教、语言学及视觉文本中的知识传统和话语政治。通过爬疏相关的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作者处理了大量不同种类的文本和历史事件,如国际法、符号学、帝国之间的礼物交换、传教士的翻译、语法书,甚至还有殖民摄影术,而这一切都由与欲望和主权想象有关的帝国的话语政治这条主线贯穿起来。作者的核心关怀是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以及中国作为一个古老帝国是如何被帝国的话语政治“塑造”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
或许是现在的口味原来越单一了,这样扭捏故作高深的书让我觉得disgusting
评分后殖民腔太浓了,前半部分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后半部分几成鸡肋。
评分论述清晰精彩,值得推荐
评分议题广泛,可惜都是浅尝辄止。
评分感觉又是一部拼装起来的“专著”,章节之间缺乏呼应。另,有些问题终究是历史问题,不是操弄操弄理论就能解释过去的,这是刘禾和何伟亚共同的问题。不过对于“夷”字被废黜的历史考证还是值得称道的。
帝国的话语政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