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观念史稿(卷二):中世纪(至阿奎那)

政治观念史稿(卷二):中世纪(至阿奎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沃格林 Eric Voegelin
出品人:
页数:308
译者:叶颖
出版时间:2009-09
价格:29.80
装帧:平装32
isbn号码:9787561766842
丛书系列: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图书标签:
  • 政治哲学
  • 沃格林
  • 思想史
  • 中世纪
  • 历史
  • 政治
  • 经典与解释
  • 哲学
  • 政治思想
  • 中世纪
  • 基督教
  • 神学
  • 阿奎那
  • 哲学史
  • 西方思想
  • 宗教政治
  • 经院哲学
  • 历史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Eric Voegelin是当代最有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哲学家。在书中他对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作了梳理,并分析了传统思想的崩裂,以及从中产生新秩序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出生在德国古城科隆的沃格林(1901-1984),上小学时随家迁居奥地利,长大后就读维也纳大学。虽然攻读的是政治学博士,沃格林喜欢的却是法学,真正师从的老师是自由主义法学大师凯尔森教授,心目中的偶像则是自由主义思想泰斗韦伯。不过,尽管沃格林后来荣幸地成了凯尔森的助教,却不像一般的自由主义学人那么不开窍。

念博士时,沃格林就显得才华横溢,比施特劳斯早十年拿到洛克斐勒奖学金,到美国走了一圈,回国后即着手教授资格论文……纳粹掌控的奥地利,阻断了身为犹太人的沃格林在德语学界的学术前程。1938年,沃格林流亡美国,次年便与一家出版公司签约,为大学生撰写一部相当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简明教科书——于是,沃格林便着手撰写《政治观念史》……出版社和沃格林本人都没想到;本来约好写两百来页的 “简史”,沃格林却下笔千页,还觉得没把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要事说清楚……

由于外在和内在原因,《政治观念史》终于没有正式完成,变成了一堆“史稿”,如今英文版编者对将这些“史稿”整理编辑出版仍然感到不安:沃格林生前毕竟悬置了这部“史稿”。

悬置“史稿”的外在原因并非仅仅是“卷轶过大”,远远超出“两百页”的预定规划,还因为沃格林的写法不合“学术规范”——不合什么规范?当时(现在同样如此)的“学术规范”是:凡学问要讲究学科划分——哲学史、文学史、宗教史、史学史、政治思想史、经济思想史得分门别类地写,沃格林的“史稿”却打破这种现代式的学术规范,哲学、文学、史学、宗教、政治、经济一锅煮……让如今的大学教授如何找到自己的专业?仅就这一点来说,整理编辑出版这部“史稿”,对西方学界已经意义重大,对我们来说同样如此。

翻检一下近百年来我国学界翻译出版的西方“史书”便不难发现,形形色色的哲学史书翻译得最多,相比之下,西方文学史方面的书就翻译得少得多,史学史、宗教史更等而下之。如此哲学偏好使得我们的大学不断培养出哲学迷狂——然而,仅仅从形而上学史来看待西方思想史,而将文学、史学、宗教要著被排除在外,我们得到的不过是一个畸形的西方思想史形象。

沃格林觉得,即便要写大学生教科书,也应该带着自己的问题意识来写。《政治观念史》的问题意识是:西方的现代性已经走到如此可怕的穷途,但现代性究竟怎么回事情、又是怎么来的?……悬置“史稿”的内在原因在于,沃格林以思想史的方式来展开自己对现代性的探问时思想发生转变,下决心推倒已经成形的“观念史”从头来过:起初,沃格林力图搞清楚西方各历史阶段的主导性观念与生活实在之间的关系,在写作过程中他发现,“象征”而非“观念”与生活实在的关系才更为根本。

沃格林重起炉灶,把“史稿”中的材料大量用于后来成为其标志性著作的多卷本《秩序与历史》以及其他重要文集——如今我们看到的《政治观念史稿》从“希腊化时期”开始,不免感到奇怪,其实,此前的材料都变成了《秩序与历史》的前三卷。由此看来,要追溯沃格林究竟如何探究现代性危机的来龙去脉,这部残存的“史稿”仍然具有相当的文献价值。

重新认识西方大传统是我国学界和大学教育的世纪性根本课题之一,且迫在眉睫……提出“重新认识西方大传统”,让国朝学界好些少壮学人无名火起:凭什么你才知道真正的西方传统,我们知道的就不是!……的确,要让自己把从前学的那套思想观念谱系置换掉,谁也不舒服。然而,出生于自由主义思想之家的沃格林的“史稿”不同样(且首先)在冲击西方学界近两百年来的启蒙传统观念?——施特劳斯说得好:思想者的真诚首先在于,随时准备推翻自己的定见从头开始!

除非中国学人已经打算在西方现代性思想中安家并与某个现代或后现代“大师”联姻生育后代,否则,我们就得随时准备从头开始认识西方传统——就此而言,沃格林的这部“史稿”将是我们可能会有的无数次从头开始的诸多契机之一,毕竟,这部被悬置的近两千页“史稿”本身,就是沃格林亲身从头开始的见证。

目录信息

中文版出版说明(刘小枫)英文版编者导言 第三部分 神圣帝国第一章 导言 一、中世纪的总体结构 二、移民 三、西方的孤立 四、精神政治 五、观念呈现的结果 A.帝国的兴起第二章 移民时代的日耳曼部族 一、日耳曼神话的总体结构 二、法兰克神话 三、东哥特神话 四、勃艮第神话——失败神话 五、此后日耳曼观念史中的失败神话 六、王政与民族生存 七、后世法国观念史中的王权理论第三章 新帝国 一、帝国的转移 二、格拉西乌斯——精神权力与世俗权力的分立 三、西方对君主坦丁堡政策的反应 四、拜占庭权力在西方的瓦解 五、罗马帝国在移民时代的法制建设 六、教廷与法兰克王权的亲善 七、查理曼的加冕 八、君士坦丁捐赠 九、领地教会——公元802年的法典 十、西方与拜占庭在帝国动力上的差异 十一、王权人士融入神秘体 十二、修道院——圣本笃守则第四章 第一次改革 一、一种唤启的成长 二、修道院改革的浪潮 三、精神战士 四、主教叙任权之争 五、安贝尔枢机主教 六、《约克论集》 B.时代的结构第五章 导论 一、新势力 二、新兴时代 三、世俗秩序问题 四、主要问题第六章 萨尔兹伯利的约翰 一、新性格学 二、封建主义 三、国家 四、诛杀暴君第七章 菲尔热(弗洛拉)的约阿希姆 一、基督教历史的结构 二、三个王国 三、新政治思辨中的经常性因素 四、自主人的兄弟情谊第八章 圣方济 一、《美德颂》 二、清贫生活 三、顺服于教会 四、俗人教会 五、与基督一自然保持一致 六、此世基督第九章 腓特烈二世 一、帝国的突变 二、《梅尔菲宪章 》 三、凯撒式基督教第十章 法 一、西方法与罗马法 二、罗马法神话 三、博洛尼亚复兴 四、复兴的效果 五、英诺森三世的《教皇慎思》第十一章 德布拉邦 一、亚里士多德主义 二、哲学 三、知识人 四、清贫 五、结论——政治复兴的基础 C.高潮第十二章 阿奎那 一、历史 二、政治 三、法 四、结论英汉对照索引附录:《政治观念史稿》(1~8卷)总目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沃格林的著作有一种固定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经常在他书中出现的一个词汇:存在的飞跃(leap of being)。他讲解的一个时代,在花费大量篇幅介绍该时代的主要表象,社会结构模式、权力的来源、思想侧重的方面,最后使这个时代陷入困顿的洪流是什么,又是什么力量将其摧毁,进入...  

评分

基督教帝国观念的需要,皇帝与教皇的地理距离、外围的迁徙造成帝国转移的需要,格拉西乌斯原则经受了多种历史存在的张力,索尔兹伯里的约翰与菲尔热的约阿希姆、圣方济,以及腓特烈二世,理性、哲学与信仰的突兀,德布拉邦的无为状态,圣徒镌刻的阿奎那-理性的超自然体系的动力...

评分

沃格林的著作有一种固定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经常在他书中出现的一个词汇:存在的飞跃(leap of being)。他讲解的一个时代,在花费大量篇幅介绍该时代的主要表象,社会结构模式、权力的来源、思想侧重的方面,最后使这个时代陷入困顿的洪流是什么,又是什么力量将其摧毁,进入...  

评分

基督教帝国观念的需要,皇帝与教皇的地理距离、外围的迁徙造成帝国转移的需要,格拉西乌斯原则经受了多种历史存在的张力,索尔兹伯里的约翰与菲尔热的约阿希姆、圣方济,以及腓特烈二世,理性、哲学与信仰的突兀,德布拉邦的无为状态,圣徒镌刻的阿奎那-理性的超自然体系的动力...

评分

基督教帝国观念的需要,皇帝与教皇的地理距离、外围的迁徙造成帝国转移的需要,格拉西乌斯原则经受了多种历史存在的张力,索尔兹伯里的约翰与菲尔热的约阿希姆、圣方济,以及腓特烈二世,理性、哲学与信仰的突兀,德布拉邦的无为状态,圣徒镌刻的阿奎那-理性的超自然体系的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废话些许但锋芒毕露。对罗马法复兴问题的解释算是对目前自然法研究方向的彻底否定。至于Literalism与mysticism在基督教与伊斯兰的区分虽然不尽准确,很有可能在考察科学观念转换时对泛数学主义的开创性估计不足,但对伊斯兰的考察毫无疑问充满洞见。不过,一个经常让学术匠人感到无路可走的“天才”如此高密度地抛出问题,想起来还是不够厚道。

评分

因为难读而断断续续读这种书的坏处就是,本来就很难读明白的内容,因为搁置的遗忘,后续再读很难记起前面的要义,整本书的结构就无从把握。

评分

信仰在与理性相遇之前,其产生的动力只能让人干驴儿拉磨的活儿。

评分

基督教帝国观念的需要,皇帝与教皇的地理距离、外围的迁徙造成帝国转移的需要,格拉西乌斯原则经受了多种历史存在的张力,索尔兹伯里的约翰与菲尔热的约阿希姆、圣方济,以及腓特烈二世,理性、哲学与信仰的突兀,德布拉邦的无为状态,圣徒镌刻的阿奎那-理性的超自然体系的动力系统的维系。

评分

較簡單,強調第三王國,處理的依然是傳統的主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