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女,1954年出生于南京,翌年随母迁移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1970年赴安徽五河县头铺公社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江苏徐州地区文工团,任乐队演奏员,1978年调入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任编辑,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2004年调复旦大学,任中文系教授。现任上海市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
1980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期文学讲习所,1983年随母茹志鹃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2002年参加台北市文化局“驻市作家计划”,2007年参加英国剑桥第三十届“当代文学研讨”。
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尾声》、《荒山之恋》、《海上繁华梦》、《神圣祭坛》、《乌托邦诗篇》等,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十三章》、《米尼》、《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富萍》、《桃之夭夭》、《遍地枭雄》、《启蒙时代》等。小说多次获奖;其中,《小鲍庄》获1985—1986年全国中篇小说奖,英译本获1990年美国洛杉矶报刊图书奖提名。
作品被翻译为英、法、德、目、俄、韩、荷兰、越南、泰国等多种语言。
发表于2024-12-22
小鲍庄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不久以前,宁姐姐跟我说起来, 王安忆是在连云港下乡插队,她的《小城之恋》写的就是连云港的事儿。 这两天仍旧是忙,但是睡得早,起得早。 起来的那一阵子心里不忙,就拿出《酒徒》来看。 先看《小城之恋》。 我真看不出写的是连云港。 她写的是六七十年代的小城,完全不是我...
评分我常常无意识地拿王安忆和严歌苓比较,她们人生的经历有类似之处,细腻的文笔有类似之处。当然,她们关注的点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09年的版本居然有不少篇幅是访谈,初读时还有些不耐烦,觉得是凑字数,读进去尽然觉得有趣起来。我只是读故事情节,对于作者的构思过程不了解,...
评分捞渣洪水来的时候抱在树干下不愿离开鲍五爷,鲍秉德妻子不能生育,他仍然和她相守夫妻之情,而他的妻子却觉得负疚,认为自己阻碍了鲍秉德的传宗接代,于是装疯然而鲍秉德还是照顾了她,在最后,怀着深深的内疚感,她选择了在一次洪水中自沉而亡。拾来最后也得到了该有的尊敬,...
评分捞渣洪水来的时候抱在树干下不愿离开鲍五爷,鲍秉德妻子不能生育,他仍然和她相守夫妻之情,而他的妻子却觉得负疚,认为自己阻碍了鲍秉德的传宗接代,于是装疯然而鲍秉德还是照顾了她,在最后,怀着深深的内疚感,她选择了在一次洪水中自沉而亡。拾来最后也得到了该有的尊敬,...
评分鲍仁文的执着--读王安忆《小鲍庄》 鲍仁文在小鲍庄是个异数。家中灶冷墙黑,地里草比苗高,跟着老娘把个日子都过荒了。眼瞅着别人家都丰足了,殷实了,还是不急不慌地写他的字,看他的书。仿佛他的生活全在那些个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的白纸黑字中,身边生活中的纷争都如...
图书标签: 王安忆 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中国文学 中国 寻根文学 小鲍庄
《小鲍庄》以多头交叉的叙述视角,通过对淮北一个小村庄几户人家的命运和生存状态的立体描绘,尤其是捞渣这一人物具有象征意义的死,剖析了传统乡村世代相传的以“仁义”为核心的文化心理结构。作品展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精神中包含有善良、忠厚、团结、抗争等美好素质,但也对其中诸如顺天从命、愚昧迷信等文化劣根性进行了反思。 《小鲍庄》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但比一般 “寻根小说”有着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
文学史看来是“试图对传统定义的‘善’做出自己的解析,既写出了‘仁义’在维系乡民生活秩序上的重要性,也以反讽的方式写出了‘仁义’对人的个性发展和欲望表达所带来的束缚和压抑”,想想才觉得是这样,不然自己看我的感受一定是“张家长李家短平淡叙事线索琐碎不够精彩”-。-
评分【补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时看的。
评分补遗。
评分后半程没劲儿了
评分首先要吐槽的是这个“内容简介”,跟我读完《小鲍庄》以后的感受截然不同,怪不得黄子平老师说这部小说是只能重读的(罗兰·巴特:“可写的”小说)。塑造“仁义”的效果并不理想,至少跟陈忠实的《白鹿原》完全没有可比性。这篇小说最见力度之处,还数由鲍仁文这个成天做着屌丝逆袭梦的书呆子引起的一系列充满喜剧和闹剧色彩的对小鲍庄和捞渣(鲍仁平同志)的重新叙述过程。但是其实一旦读多了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当代小说”,便很容易发现它们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性,故事的内核无非是换了个时空(甚至连时间都不存在错位)的再三言说,除了给研究一个时代的思潮提供材料,其艺术价值实在难以恒久。
小鲍庄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