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翻译家。1901年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希望借文艺以疗救国民的精神,改造中国社会。民国成立后,曾任教育部佥事,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1927年定居上海专事写作。此时,先后参与发起并加入“中国自由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为争取自由与人权而斗争。著有《鲁迅全集》、《鲁迅译文集》等。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以“精神胜利法”为主要特征的流浪汉阿Q,描画出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国人的魂灵。小说生动、真实、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现实,着重“国民性的弱点”的暴露与批判。它以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代表了百年来中国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本书除中篇《阿旺传》外,还编入鲁迅有代表性的中短篇若干,是鲁迅小说的一个精选本。附录多篇中外评论,见证了鲁迅作为一个文学思想者的博大与渊深。
阿Q,男,身高一六八,初中文化水平,龙年三十五却仍未成家未立业。一个人的出身并不能由自己做主,仅凭一己之力要同当今社会抗争,必然做不出翻天覆地的变化。 照这个道理说,阿Q在当代应该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屌丝,但无家世、无背景又低学历的阿Q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社会...
评分《阿Q正传》在表述的层面上看是在为一个地位卑微的小人物立传,其实是想通过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把他的影响和悲剧折射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暴露当时国民的弱点。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时期,从乡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阿Q作为乡土人物的一个代表,这样...
评分鲁迅笔下的阿Q,无权无势,处在社会的底层,在封建旧社会,受到了人们的耻笑和压迫还得忍气吞声。这样的群体,只能屈服于压迫,不顾面子和尊严死皮赖脸地活着。若想要做一些翻身的改变,在权势和封建等级社会大背景的欺压下,就只能残酷并无意义地牺牲。 而阿Q多少有一些不同...
评分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这部作品中,运用白描的手法,紧紧围绕着中心人物阿Q进行了一系列生动的描写,从而刻画出了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阿Q是一个在政治上受到极大压迫,同时在经济方面也受到剥削的普通农民。他平时在大户人家中打零工...
这部大名鼎鼎的著作我一直都没看,那天等人就在图书馆里看完了,确实很无聊啊,可能是我不习惯鲁迅这种表达和说话方式,总感觉神神叨叨的,很多词汇都是用手机查完才明白,刚开始觉得可能是时代的缘故白话文的还不是很明显。可看到后来他弟弟同时期对阿Q正传的评,语言流畅明晰,和当代的白话文无异,才懂,鲁迅的白话文文采稍逊,他只是做了白话小说这第一人才占了先机。所以这三星给的是在当时新颖轰动现在却读起来神神叨叨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一星给的是周作人的文采。想起我高中语文老师说过的一句话,现在觉得真是太对了,文人有的时候也要站对立场啊。另感觉:鲁迅更像个极端的人,周作人更像个客观的人。不过这只是初步看法,我想我还要读更多他们的书后,才能再细细区别比较出来。
评分仅此一篇,鲁迅柏杨高下立分。
评分小时候的课本内容,读了全文感觉又不一样,删节真是残忍啊。
评分超爱好么。八篇都很喜欢。尤其是《阿Q》《狂人日记》和《伤逝》
评分瞧不起假洋鬼子、想和吴妈困觉、惹毛了赵太爷、最后做了革命的替死鬼,阿Q的人生轨迹从生至死都毫无价值,鲁迅笔下的未庄忠实地记录了革命前后的混乱与幻灭,你也配姓赵?这句拷问时至今日依然盘旋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它暗示着社会阶级的固化与底层民众的麻木无可救药,可悲的是连革命也没办法改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