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中國禪思想史——從6世紀到9世紀》、《中國思想史》(兩捲本)、《漢字的魔方——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劄記》、《中國經典十種》等。
《中國思想史(套裝上中下冊)》內容簡介:這一捲主要討論的是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思想世界的最終確立和逐漸瓦解的過程。其實,現代中國人常常說的,也常常可以感受到的那種所謂古代中國知識、思想和信仰的傳統,應該說,並不是秦漢時代奠基的那種古代中國思想,而是經過唐宋兩代相當長時間纔逐漸建構起來的新傳統。在八世紀的社會變亂之後,由於一統而變得平庸的知識、思想和信仰世界再一次重新調整自己的思路,重新發掘曆史資源,圍繞著重建國傢權威和思想秩序,人們藉助舊學開齣新知,提齣瞭種種問題,終於在傳統中求新變,在宋代形成瞭以“理學”和“心學”為代錶的新的知識、思想和信仰世界。在經曆瞭“道統”與“政統”也就是文化權力和政治權力短暫分離的曆史後,十三世紀前後,中國確立瞭新的國傢政治意識形態,也由於這種觀念的製度化和世俗化,在那個時代形成瞭古代中國倫理的同一性。可是,經過元明兩代,當十六世紀的中國開始從“天下中心”的朝貢想象逐漸進入“萬國”的時代,這種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卻漸漸齣現瞭深刻的裂縫,盡管明清嬗代,曾經有一度在錶麵上彌閤瞭這種裂縫,暫時在公眾和政治話語層麵上,重建瞭同一的思想,但是,這種公與私的領域之間已經分裂的傳統,終於在堅船利炮的壓力和誘惑中開始瓦解,特彆是1895年中國被日本所敗,在憤激的心情和屈辱的感覺下,中國開始按照西方的樣式追求富強,走上瞭嚮西轉的不歸路,由此激蕩齣現代中國的種種思想。
《中國思想史(套裝上中下冊)》包括:《中國思想史(上冊)》、《中國思想史(中冊)》和《中國思想史(下冊)》。
思想依附於權力即成為教條 ——蠹魚筆記(3) □/徐強 曆史似乎有這樣的慣例,大凡主流知識與思想已經在權力的支持下成瞭壟斷性的政治意識形態,作為考試的內容、升遷的依據,並與個人的利益直接發生關係時,這種知識與思想會很快成為一些教條,並很快地簡約化成為一種供人...
評分20世紀90年代,年輕一代學人葛兆光先生不滿於傳統精英思想史的研究,提齣一般思想史的看法。葛兆光既不贊成哲學史即思想史,又不贊成傳統中國思想史“可以包容哲學、意識形態、邏輯學說乃至政治、法律、科學”的包羅萬象的寫法,而且他特彆反對把思想史寫成精英和經典的思想史...
評分<<<<<不好意思,題目有點長,貼上來的時候,還有些問題想不太清楚,任何試圖在迴溯思想史時建立秩序和價值層級的想法似乎都是徒勞。。。 兩捲本的《中國思想史》淡化瞭區分與界限。總的來說,思想史的編撰可以涵蓋的內容非常之多,包括社會史、文化史、技術史等;不同思想...
評分【為瞭阿堵物,轉發瞭下國學數典】 把這套150萬字的東東翻完大概花瞭我一周,其中元旦假期這三天每天8小時+。之前一直想把這書過一遍,但沒想到是這種急急忙忙的形式,因其毀掉難得的假期,自然多多少少生齣些怨憤,於是乎就吐槽吧。 1. 此書《導論》談思想史的寫法,撩撥得人...
評分花瞭5天吧。2012的春節就這麼過瞭。 作為一個熟而俗透瞭的中人,這麼一本學術的書,難得看完瞭。並挾其餘勇,把兩版西方哲學史也看完瞭。然後現在從色諾芬的迴憶蘇大俠開始看西哲。 導論看得心裏激蕩,然後是第一捲。第二捲覺得力有不逮,不知是看者疲勞,還是作者也纍瞭,覺...
要買的~~
评分讀葛著之前,我先讀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和《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讀完葛著,我覺得仍有必要再重讀一下李著,有很多問題,需要認真比較一下
评分我嘞個擦 繁復的很,斷斷續續讀瞭兩個月,總算基本乾掉瞭。
评分導論部分四星,正文部分三星
评分想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