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湧,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後來獲耶魯大學曆史博士,現在美國任教。已經齣版有《美國是怎樣教育精英的》《草根纔是主流》《一歲就上常青藤》《仇富》等書。他長期為海內外報刊撰寫評論文章,被認為是中文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他的新浪博客有2000多萬的訪問量,吸引瞭大量高素質的讀者,是國內思想文化類博客的冠軍。
《北大批判:中國高等教育有病》:大學必須放在西方社會自治的傳統中纔能理解。大學的成立,就是共同體的自治,就像是中世紀歐洲那些自立的行會一樣,自己製定規則,並自願受這些規則的約束。在這樣的共同體中,人人有責任,學生當然也有責任。這一點,當今中國大學的師生恐怕大部分都不理解。
隻要學生們有自治的意識,不要等著彆人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大傢聚在一起讀書、討論、組織活動,這就成瞭個不錯的大學瞭。如今雖然外在的環境很難改變,但我相信:如果莘莘學子們對自己在大學中的人生使命有高度的自覺的話,他們至少還是能夠自己教育自己的。
什麼是大學生活的核心?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就是disputation(論辯)。這種“論辯”,並不一定是公開的口頭辯論,而更多的是在心靈中默然進行的是非辨析,是一種永無止境的精神努力。
現代社會是通過文獻組織起來的。無論是在官僚係統還是在企業,文獻體現著社會組織的復雜性。如果你不能參與寫作這些文獻,不能有效地閱讀這些文獻,你就無法擔任任何中高層的工作。
許多在大學裏學習“無用”的東西的人,日後往往成為特彆“有用”的人纔。你查查美國企業總裁的學曆就知道:拿MBA的人確實不少,但在本科時就讀企業管理的人卻不多。相反,許多人本科讀的是文學、曆史、藝術、中世紀研究等“無用”專業。
第一,大學是一個求知者的精神共同體;第二,師生的關係,不管是從心靈上還是從空間上都非常密切:大傢住得很近,可以隨時坐而論道:第三,真理是辯齣來的,不是死記硬背地“學”齣來的:大學要訓練學生發展自己的論斷,並能夠應付不同觀點的挑戰,在思想的交鋒中說服彆人。
你看美國的常青藤,大部分學校的本科沒有工商管理類的學位。隻有賓西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學院等少數例外。美國好的商學院,一般也避免要那些本科學管理的學生,覺得這樣的人視野太窄,缺乏領袖素質,而希望招募學人文的那種具有領袖素質的人纔。
人關懷什麼,就決定瞭他成為什麼樣的人。比如,一個隻關心自己下個月工資的人.也許一輩子都會為是否能拿到下一張工資單而操心。如果你關心人類命運、社會公正,你就更可能成為領袖。
中國公眾意見領袖
聚焦高等教育中的132條常青藤法則
發表於2025-01-21
北大批判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教育 薛湧 高等教育 社會 文化 北大 思想文化 中國
被第一章吸引去買書,結果就第一章能看······還是要先讀經典···明天開始看《愛彌兒》養神···
評分幾分道理
評分報紙連載。 無甚新意。
評分很多思想不謀而閤,堅定瞭我的想法。
評分"人關懷什麼,就決定瞭他成為什麼樣的人。" 看得我胸悶氣短心肌梗塞,我選新聞學專業的一個很大原因在於,它的培養方嚮最接近理想中的通識教育,雜而不專,"雜"就是我的嚮往。結果呢,我本人是高開低走自暴自棄就這樣瞭……反思自己兩秒然後罵一萬遍中國教育從中小學教育到高等教育,大傢都有病
北大批判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