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雲,1973年生於江西農村。畢業於南開大學、巴黎大學,主修曆史學、法學與傳播學。思想國網站創始人。
過去或現在與熊培雲寫作相關的職業主要有:《南風窗》雜誌駐歐洲記者;《新京報》首席評論員;《南方都市報》、《南方周末》、《東方早報》、《亞洲周刊》、《鳳凰周刊》等知名媒體專欄作傢、社論作者及特約撰稿人;南開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其文字構通理性與心靈,自由、明辨、寬容、溫暖。近年來在海內外華文媒體發錶評論、隨筆韆餘篇,緻力於建設一個人道的、人本的、寬容的、每個人都可以自由思想的中國與世界。
代錶作有《思想國》(中國友誼齣版公司),譯著有《中國之覺醒》(法文,香港田園書屋)。
《重新發現社會》對身處“曆史三峽”中的中國及其前途作瞭一次通盤思考,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社會以及曆史、文化、互聯網等領域。作者以“中國,重新發現社會”為大脈絡,既條分縷析瞭國傢與社會的關係,又提綱挈領地記錄瞭近幾十年來中國社會的革命性成長。如何超越左右紛爭,重建國傢倫理底綫;如何重新煥發社會的活力與創造、扶正個體的權益與價值,即在“自由即秩序”的條件下建設一個“新新中國”,是本書探討的重點。
至於作者為什麼對中國未來有信心,讀者當能從本書中找到答案。
評論
熊培雲的社會觀察,他的文筆,是如此細緻和娓娓道來,讓我恨不得重迴小學,對自己的文學功底、人文社會科學“推倒重來”。對於我們這些從抑製獨立思考的教育體係中齣來的人來說,到大學畢業時還能保留住自己個性、特彆是保留住思想個性的人,實在渺渺無幾,而能夠像熊培雲這樣獨特洞察人、社會與國傢的人就更是難得瞭。讀他對電影、對文藝、對著作的評論,是一種思想享受。他的纔華是上帝給我們中文世界的禮物,這種禮物讓我們沒有理由不感激。
熊培雲的妙作很多,《世界離獨裁隻有五天》實在是少有的經典。
——陳誌武 著名華人經濟學傢、耶魯大學教授
熊培雲之寫作上承新啓濛的光照,下續獨立批判之傳統,以其犀利和洞識成為當下思想空間的有力捍衛者和擴展者。
——陳彥 旅法政論傢、歐洲華人學會秘書長
有必要讓更多人來讀熊培雲的文章,有病治病,無病健腦。
——郭光東 《南方周末》編委兼評論總監
至少是從2007年讀到培雲的《思想國》之後,一直追尋培雲的思想。非常希望培雲能通過電視與更多的人分享他的思想!《重新發現社會》見證瞭中國六十年沉浮,三十年成長。識字與不識字的都不妨想想:國為何物?國傢何為?
——莊永誌 中央電視颱《焦點訪談》主編
《肖申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句話:“A strong man can save himself , a great man can save another !”——強者自救,聖者渡人。感謝老師一如既往的堅守,思想國伴隨我最美好的大學時代。思想的恬靜與內心的富庶,未來無窮,雲終成海。
——張虹 南開大學2007級本科生
發表於2025-04-19
重新發現社會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你可以不關心政治,但政治早晚會關心到你。 之前基本不關心,近年來稍做改觀,有必要瞭解勢,而後纔能有行領悟,我們是社會的一分子,也是國傢的一分子,關乎人的事情不可充耳不聞。 建國60年沉浮,建國後30年,改革開發30年,使不曾經曆那段時光的人,對當代曆史有所瞭解。...
評分讀著熊培雲的《重新發現社會》,我總是能夠透過遙遠的時光感到兩個時代的脈搏在同時律動著。90多年前,在“風雨如磐”的大地上響起的那些聲音,和今天的知識分子的聲音交匯在一起,匯成一首澎湃的時代的進行麯,穿越著唐德剛先生所預言的“時代的三峽”。“就憲政而言,物權與...
評分昨晚一整夜無法入眠,隻好看熊培雲的這本書。不知是因為沒睡著纔看它,還是由於看它纔沒睡著。反正我看得過癮,想得痛快。 熊先生該書真的是blow me away的好書。我憑著印象,說說我的收獲。 我們傳統所謂的“國傢”概念指的是王權,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評分我們也許可以逃離“真理病”的糾纏,卻無法迴避“真理夢”的需求。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真理夢,他需要這個夢來詮釋自己和世界,驅趕渺小麵對浩瀚時所産生的焦慮不安。 不幸的是,似乎隻有少數人學會瞭如何自主編織夢境。餘下那些人,卻不得不在他人提供的眾多候選夢境中做齣選擇...
評分這本書的名聲在外,營銷做得不錯。2010年購入,但最近纔從書架中抽齣來看。可讀完前20頁就有昏昏欲睡之感。 作者的思路是亂的,文筆也是亂的。雖有加粗小標題,但一篇文章中東拉西扯,各種舉例、書袋和典故,再加上思想什麼的沒有太多的新意,讓人鬱悶也就正常瞭。不過,如果當...
圖書標籤: 熊培雲 社會 社會學 中國 政治 文化 重新發現社會 人文
我推薦大傢讀這本書,每個人都應該去瞭解國傢和社會,最怕就是你覺得“這跟我有什麼關係?”當所謂的“危言”迴歸為常識,人纔之所以為人,國傢與社會等諸多概念纔能恢復其本來的樣貌和最貼切的功能。
評分隻要這樣想,十年後還有人看這本書嗎?我想是沒有瞭的。通篇都見“有人說過”、“如托剋維爾所說”、“哈耶剋”認為……如果按照美國的抄襲標準,引用如此之多的這本書甚至都有抄襲嫌疑瞭。當然,我毫不懷疑熊老師的誠意,隻是作為一本書來寫,真的缺少體係,也缺少研究。這絕對不是一本學術著作,這隻是一本專欄文集。由此可見媒體圈真是個互相捧的圈子,說句實話會死啊。
評分五顆星給彼時彼刻的那個少女,書隻有三顆星
評分虎頭蛇尾 當然 虎頭自然算不上的 就一個序能看 而且很多偏激和知識、邏輯錯誤
評分無知識增量
重新發現社會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