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亨廷顿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Albert J.WeatherheadⅢ)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两主编之一,美国政治学会会长。有大量学术著作及论文问世。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作者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曾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是时政类超级畅销书。
1、一本书好不好,特别是一本关于国际关系政治学说的书,大可以放一放,等时间来验证其可读性。只是我没想到一放就是二十年。在我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全国上下掀起了浩浩荡荡批判本书的浪潮。我那时极其感兴趣,为何这本书会引起当局如此的恐惧?弗兰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
评分三天以前,确切地说是2008年12月27日,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退休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波士顿逝世,享年81岁。我看到这则新闻,谈不上什么特殊的感受,却想起了曾经翻看过的这本著述。 有些人是第一眼就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甚至说他的一言一行,某种言论足以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一些细节记不清楚了。多年之前读它,仅仅因为我爱慕的那个人是学国际关系的,还是哈佛大学的博士,我希望在这个领域尽可能的多知道一些,以便交流时可以稍微多些相关话题。其实,当男人爱你的时候,是因为你有年轻的容颜,青春的活力,而不是深邃的思想,可惜那时不...
评分虽然此书写作距今已有25年,却依然很有意义,时间甚至为书中观点提供了更多的证据。书中附录貌似公允的评论,看来仍是一副中庸面孔,所谓以“他只抓住了认同感冲撞的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大文化内部的认同冲突要远远多于大文化之间的认同冲突”,质疑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理论...
评分亨廷顿这本文明的冲突是从一篇论文扩展而来,最早是发表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不久就遭到了学界围攻。亨廷顿将其扩展为一本书,就是为了应对这些批评。如果读过亨廷顿其他著作的人,应该很容易发现,亨廷顿的这本书写得非常杂乱、不成系统,拼凑的痕迹非常明显。里面自我矛...
半年多前看的,当时没写,可能就不会写了。现在看来当然处处是坑,但当时也是引领新范式的典范性作品。冷战结束,“大失败”“历史终结”后,世界政治并未出现他们想象的美好图景,大失败走向大失控,但既然不能再用意识形态要素解释,就只能从文明论角度解释。策略性地提起其它文明,核心却依然是西方中心式的,不惜自欺欺人地把世界划分为一个统一的西方(?)和所有非西方部分(?)。所有问题也不如说是“西方权力和特权衰落”,失去了支配力的产物。实际上,文明的界限由政治决定,争端的背后依然是经济利益,宗教诞生与复兴背后都有着政治和经济的考量,他论述的几大文明也是从政治考量,不然你无法理解为何小小日本也算几大文明之一。书中对中国和伊斯兰文明时时处处地警惕,当然也是因为有可能对其形成威胁,可与王小强《文明冲突的背后》对读。
评分老右派的坦诚和尖锐
评分俄罗斯狠揍了一顿东正教教友格鲁吉亚;中国在海上继续和邻国对骂,但是对蒙古从未提出主权要求,对台湾的控制也未能加深;鸠山由纪夫试图将美军基地移出冲绳的努力最终失败并因此下台;阿拉伯之春方兴未艾。虽然最近五年的历史不太符合亨廷顿的预言,但是我还是很欣赏他构建文明冲突论的创意和努力
评分老右派的坦诚和尖锐
评分一战结束后,斯宾格勒撰写了《西方的没落》,二战结束后,汤因比撰写了《历史研究》,冷战结束后,亨廷顿撰写了《文明的冲突》,这三本书均对西方文明进行一番悼念,这一方面反映出战争/冷战对欧美巨大冲击,另外也对于欧美国际秩序破坏的恐惧,因此他们试图通过对文明自我认同来维持或者加强既有秩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