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心灵

苏联的心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以赛亚•伯林(1909—1997),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20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出生于俄国里加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随父母前往英国。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1932年获选全灵学院研究员,并在新学院任哲学讲师,其间与艾耶尔、奥斯丁等参与了日常语言哲学的运动。二战期间,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1946年重新回牛津教授哲学课程,并把研究方向转向思想史。1957年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并获封爵士。1966年至1975年担任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卡尔•马克思》(1939)、《自由四论》(1969,后扩充为《自由论》)、《维柯与赫尔德》(1976)、《俄国思想家》(1978)、《概念与范畴》(1978)、《反潮流》(1979)、《个人印象》(1980)、《扭曲的人性之材》(1990)、《现实感》(19997)等。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英] 以赛亚·伯林
出品人:
页数:258
译者:潘永强
出版时间:2010-7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11470
丛书系列:人文与社会译丛
图书标签:
  • 以赛亚·伯林 
  • 苏联 
  • 政治哲学 
  • 历史 
  • 文化 
  • 政治 
  • 政治学 
  • 苏俄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收录了以赛亚•伯林关于苏联的一些从未发表过的文章。既有对二战后他与帕斯捷尔纳克和阿赫玛托娃等苏联作家的几次著名会晤的记叙,也有他呈交给英国外交部的关于斯大林统治下苏联艺术状况的公文;既有对曼德尔施塔姆和帕斯捷尔纳克的肖像描绘,也有他访问苏联后对苏俄文化的印象速写等等。以赛亚•伯林从身世与文化上都与俄国有着直接的渊源,对俄国知识阶层有深刻的同情与了解,本书为我们了解苏联时期俄罗斯的文化生活一般状况,以及知识分子的遭遇与命运,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材料。

导读推荐:

我与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和安娜•阿赫玛托娃的会面和谈话;对他们简直无法形容的生活和工作处境以及他们所遭受到的对待的认识;还有我得以和他们两人建立起来的私人关系甚至是友谊,都深深地影响了我并根本改变了我的观念。当我在出版物上看到他们的名字,或听别人提到他们的时候,我会生动地回忆起他们脸上的表情、举止和他们说过的话。直到今天,当我读他们的作品时,仍然能够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

——《与阿赫玛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的交谈》

俄罗斯人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他们拥有无穷的创造力,一旦他们获得自由,说不准他们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出现一种新的专制主义并非没有可能,但目前我还看不到有任何迹象。邪恶终将被战胜,奴役正在走向灭亡,人类有理由为这一切而感到自豪。

——《不死的俄国知识阶层》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1945年9月,以赛亚·伯林开始访问苏联。当时这位年轻的哲学家还在英国外交部任职,当他拿到去莫斯科签证的那一刻,心情既兴奋又有些惶恐不安。自从1920年他们全家辗转流亡到伦敦,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还从没有踏上过这片广袤的土地,心中自然对这段旅程有所期待。但他的担忧也显...  

评分

看不见的苏联心灵 赵松 苏联解体以后,继承其国际位置的俄罗斯显然一直都无法拥有原先那种超级大国的影响力,尽管他们一直在努力让自己重新受到关注和重视。俄罗斯已重新变成了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国度。它既不是西方的,也不是东方的。好吧,它靠近北极。它曾经是世界的一极,而...  

评分

在红色的俄罗斯时代,无论是列宁还是斯大林,亦或是后来的红色继任者,对于苏联本身的文化的影响首先在于政治和意识形态上专制,究其根源在以赛亚·伯林的严重认为是简单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一种出于政治面目的目的并和个人领导者性格有关的一种解释。书中的观...  

评分

二十世纪充满了悲剧,在这个世纪里,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法西斯的噩梦萦绕在人们心头还未散去,共产主义的铁幕降临人间。当饱经饥饿、贫穷、压制与暴虐的人们欢欣鹊喜的迎接着革命后的新世界时,却没有想到这个曾经深信不疑并保持着绝对忠诚的体制暴虐与专制的程度有过之而无...  

评分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共产主义在全球一片欣欣向荣。苏联以超级大国的身份和美国并立,嘹亮的宣传语让人目眩神迷,亚洲、欧洲、美洲社会主义国家都前所未有地增加,中国则几乎全国都沉浸在“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狂热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伯林1945年和1956年先后访问苏...  

用户评价

评分

后三篇乃神文。

评分

对于政府,对于政治,责骂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虽然不能改变,但是起码要知道自己是怎么被欺骗的,要了解中国,不能不去了解苏联

评分

在地铁里看这本书的时候常常觉得时空错乱,好奇自己生逢乱世会有什么样的选择。伯林说苏联的社会实验是漫画式的,让我想起之前朱特说马克思主义是宇宙论,言语里不全是嘲讽吧,在想象力匮乏的时候,超越性就会出现。

评分

正如莫言老师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我想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所以文学才是绝大事业。

评分

英国版陈丹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